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聚焦2022广州市白云区两会 > 代表委员说

全力做大做强“6+6”现代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2-03-11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力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全力做大做强“6+6”现代产业集群。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强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白云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围绕“6+6”现代产业集群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白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龙头辐射,带动现代产业不断集聚

  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产业发展新生态,聚力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全力做大做强“6+6”现代产业集群。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对此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广州新兴优势产业之一,预计到2025年,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可望达到3000亿元。”在区政协委员、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武看来,在白云,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以机电装备为主的产业集聚。

  如何继续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聚力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吕爱武表示,要加快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打造轨道交通数字化产业集群。“大湾区轨交产投集团将会同广州地铁集团、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通过构建产业链数字底座层和应用服务层两个部分,逐渐形成全智慧型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链。”在吕爱武看来,此举可以协助本地政府完善、优化轨交产业链体系,补齐缺链、规避断链、壮大强链,在实现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在白云区集聚发展的同时,推动本地企业“组团发展、整船出海”。

  毫无疑问,随着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加速落户,可以预见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将在白云区集聚发展。吕爱武表示,大湾区轨交产投集团将通过完善数字化产业体系,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白云区建设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广州北大科技园、哈工大大数据产业园等高质量项目相继落户石门街,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区人大代表、石门街党工委书记吴楚斌表示,石门街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重大发展平台建设,狠抓数字经济,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石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吴楚斌介绍,接下来,石门街将继续推进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留用地开发力度,依托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等重大发展平台和力合科创、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等科技创新企业,打造高新技术综合体。同时,加快白云湖滨未来科技园、云湖数字科技大厦、海尔玛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以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为依托,助推现有产业升级。

  同样是“6+6”现代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环,美丽健康产业集群的未来同样可期。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强做优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美丽健康产业集群推动化妆品规限上企业翻一番、众妆联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

  “白云美湾打造千亿级美丽健康产业集群,让我们广大化妆品从业者看到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信心。目前,白云美丽健康产业园已集聚了一批优质的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项目,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擦亮白云美湾品牌。”区人大代表、广州好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威仪表示,当前,美丽健康产业已成为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之一。白云区美丽健康产业虽然有着企业数量多、产业链完整、市场活跃度高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缺少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威仪认为,要进一步发展好美丽健康产业,使其在“6+6”现代产业集群中形成龙头引领,一方面,应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应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行业兼并重组,通过联合、兼并和实施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产业高度集聚和优势竞争,壮大优势企业实力,组建一批大集团、大公司。

  数字赋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在区政协委员、广州笙达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均武看来,现代都市消费产业作为白云区“6+6”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如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不能适应现代都市消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再如企业之间创新发展很不平衡,迫切需要惠企政策红利。

  对此,谢均武建议,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惠企政策,例如继续推出企业云服务券,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典型应用案例,让企业体会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好处,实现高质量发展。另外,借助国资企业力量,规划建设白云现代都市消费产业发展大厦(中心),提供产业平台,集聚上中下游企业,助力现代都市消费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助力相关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

  “当前,我区现代都市消费产业中,虽然有在全国行业领先的欧派集团,但‘星星多,月亮少’,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还有不少未升规的企业。”谢均武建议,应在政府推动下,成立白云区现代都市消费产业发展促进会,为企业搭建起更畅通的政企沟通桥梁,更全面地整合和共享行业资源,更好地打造产业整体形象。同时,推动相关企业“小升规”工作,助力相关企业成为新的规上企业,为白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6+6’现代产业集群的提出,体现了白云区对市委、市政府重视实体制造业的积极响应。”区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和建议,接下来,白云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内上下游产业链的研究。以美丽健康产业集群为例,集群内的化妆品产业是白云传统优势产业,现在有生产型企业1400家、销售型企业6000家。在这样的基础上,各个镇街应确定辖内的企业优势是在生产、销售,还是在研发,以便于资源集聚。他提出,各个集群内应把各个链条各个环节打通,继而发动各镇街、各职能部门以及大产业平台,有计划、有方向地针对上下游产业链去招商,形成招商合力。同时,应加快产业内部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应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工厂。

  如何进一步提高白云美湾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区政协委员、白云区化妆品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广州碧涛化妆品有限公司总裁邹洁建议,应由政府出面来做美妆行业供应链的整合,由区美湾办来做资质审核,建立统一标准,促进区内化妆品行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同时,应用好数字化平台,对样板企业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区美湾办认证体系,建立公信力。另外,她还建议,建立多语种的数字化行业品牌馆或单独的白云美湾展馆、白云美湾网上博物馆,打造区内化妆品企业线上品牌展示基地,链接国内外客户群,提高公众对白云区化妆品企业的了解,也解决疫情期间外贸企业无法去国外参展或交流的窘境,让区内化妆品企业抱团出海,提升影响力,赢得更多海外市场。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区政协委员、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洁芳从树立产品品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疫情发生以后,市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整个‘菜篮子’的供应发展、树立白云农业品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冯洁芳坦言,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家禽养殖及加工已有47年,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探索出了一套严格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目前,该公司正不遗余力地保障供港畜禽的安全、卫生,切实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冯洁芳认为,塑造农产品品牌是提高农业品附加值的关键。“6+6”现代产业集群是白云经济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抓手,尤其是细化到现代都市农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得益于白云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如今,我们正积极参与到农产品加工流通集聚区的建设中,不断壮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大湾区‘菜篮子’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区里对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区人大代表、广州市恒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新好景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绮飞说,这对农业企业来说,无疑是注入了发展的强心针。

  “政府工作报告切实关注到了目前白云农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且是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冯绮飞谈到,其在实际工作中感受比较深的,是农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某块用地的性质、发展走向,比如说未来是不是要被征收,这些顾虑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发展。我建议相关部门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现在,在白云可以办理设施农业的用地不多,设施农业投入较大、年限长,希望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政府能为设施农业提供更多的引导和保障,比如在征收土地之前,给企业更多的准备时间,以及可供选择的新场地等。”

  冯绮飞表示,现代都市农业规模化比较大,白云区“政企银保投”的合作贷款模式,无疑可为农业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希望能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从而壮大现代都市农业。同时,根据片区实际情况,升级乡村旅游,譬如让有厨艺的村民把破旧的房屋,改造成有特色的私房菜馆,让有能力的企业发展科普和深度体验游等,助力白云乡村振兴。

  激发人才动能,支撑产业集聚发展

  “人才通过技术赋能,技术价值通过人才实现。”谈及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区人大代表、广州市白云区东旺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汤恒认为,东旺批发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数字运营人才,而这类人才必然需要技术手段的助力。

  在汤恒看来,人才团队和数字化服务体系,是促进东旺批发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农副食品市场的经营难点是初级加工品检验,这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食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食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等,都是市场的“刚需”。“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标准,有针对性地引入食品行业技术人才,在市场切实执行标准化包装生产,实践湾区食品进出口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汤恒建议。

  那么,如何调节好适合专业市场发展壮大的“水质水温”,助力更多技术人才乘风破浪、鱼跃龙门?

  汤恒认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食材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利用增槎路片区作为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华为、百度云及相关技术公司对接传统批发市场,推动批发市场向数字化、信息化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要着力打造数字平台经济,培育服务现代型“链主”企业,引入数字化应用升级传统批发市场,如“云仓+数字物流”“直播电商+云展经济”多方位联结。“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要立足白云,实践现代服务体验型经济,运用数字化工具手段赋能市场运营人才,把市场作为练兵场,将平台作为操作后台,将客户产业链需求以定制服务的方式满足,让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不断增值增效。”汤恒说。

  区政协委员、广东闯越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成亮则认为,政府很有必要去牵头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把本地院校人才资源优先对接给白云企业,为白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这就需要搭建一个数字平台,将全区重点产业链、缺人的重点扶持企业归统在一起,然后政府将这个平合引入学校。”王成亮表示,学校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企业需求,还可以让符合条件的学生精准匹配到企业。一方面,搭建政校企三方产学研活动信息互联互通的桥梁,把政策宣传和兑现渠道直接输送到终端,并通过平合多维度的跟踪数据,为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的互联网属性,进一步加大校企产学研互动和人才培养过程与输出的共建共享成果,留住更多优质人才在白云发展。(白云时事 统筹/江兴夏 执行/江兴夏 郑少敏 肖惠津 张智虹 李汶禧 许素华)

区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石建华 摄

区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谭札烽 摄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