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云区坚定不移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全面增进,教育医疗发展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在民生福祉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2023年,白云区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建立高水平教育体系,同时奋力推动民生服务提标扩面,加快健康白云建设。这些都成为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话题。
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四个方面,明确了今年我区建立高水平教育体系的具体内容。代表委员们认为,其内容非常务实,整个教育的谋划都是围绕着白云区高质量发展进行。
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均衡发展。“建议白云区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白云区薄弱公办高中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区政协委员、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副校长陈健敏表示,白云区现有区属公办高中十所,除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和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外,均为示范性高中或教育集团或完全中学。高中学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有个别学校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妨碍了学校的发展,甚至陷入困境,难以维持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陈健敏建议,薄弱公办高中要明确办学定位,狠抓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2022年度学校已纳入区政府房地产配套支持教育项目范围,希望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建设或完善薄弱公办高中的综合楼、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宿舍、饭堂等场所。同时扩大招生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
区人大代表、白云区集贤小学校长阳亮也表示,区教育局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后迅速作出反应,向各学校、幼儿园提出要高质量发展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将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建议白云区教育部门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在高品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不能丢。全区教育系统全力以赴做好基础教育的各方面工作,这能够给白云区的老百姓吃下一颗定心丸。”区人大代表、农工党白云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教师李结峰认为,白云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是平衡前进的,只要想办法稳步推进,一定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区政协委员、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校长樊瑞则建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引导各所学校求同存异,发挥所长,发扬学校特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达到优质均衡,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中,民办教育不是公办学位不足的补充,而是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一环。区人大代表、广州广联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永龙提出,民办教育要从内涵上提升、质量上提高,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以强带弱、以老带新,通过资源共享、教师流动、标准统一、品牌输出等,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别是组团式流动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改善白云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片区的教育状况。
加快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健康白云建设,也引起了各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这次大会让我们更加坚信,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妇幼保健事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区政协委员、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程晔感慨地说,妇幼健康无小事,是关乎社会幸福指数、群众身心健康指标高低的风向标。白云区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产前筛查单位及产科机构的协作,完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局域网建设,建立产筛阳性病人转诊的绿色通道,为辖区内的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诊断服务。医院也要进一步发挥以妇幼专科为特色的医疗集团优势和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辖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有效、分级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继续完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心、小儿眼病中心、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优势,实现白云区早产儿优先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婴幼儿筛查,推动区域孕产妇和婴幼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区人大代表、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蔡文峰建议,白云区应该进一步加快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度。如通过持续投入,开展我区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特别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依托疫情防控期间已经建设好的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搭建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交流互动平台,提供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便民服务。同时,要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如目前的门诊挂号预约、检验、影像等系统,还没有实现联通,耗费了大量的基层医疗力量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质控。互联互通后,家庭医生将有更多时间,用于与居民的面对面医疗诊治中。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上,区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张东淑也建议,加快数字医疗健康智创项目建设进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统中医经验的复制与应用,在传承带教、智能诊前助手、健康养生管理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拓展和产教融合,助力白云区京溪街打造湾区智慧医疗和生命健康产业高地。
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区政协委员、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卢灿辉建议,要让家庭医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中,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从中受益。卢灿辉表示,在保障重点人群过程中,有不少群众都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而言,需要不断扩大家庭医生服务人群覆盖面。要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居民群众的需要,派出家庭医生上门,让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通”医院。
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谭札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