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白云区两会上,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的发展定位,强调要统筹集成好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规划,推动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新发展定位赋予白云新内涵、新空间,引发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大家对开放、绿色、智慧的白云充满期待,希望白云通过提升国际枢纽能级,把枢纽优势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嵌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加速推动“枢纽流量”变“经济增量”,并依托全区生态优势,打造产城融合智慧城区。
提出全新发展定位
是历史担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高远谋划
“二次创业”再出发,定位准确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白云区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四大枢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广州国际航空枢纽主要承载区,同时自然禀赋优良,拥有两山(白云山、帽峰山)、两湖(白云湖、南湖)、一江(珠江西航道)、一河(流溪河)等核心生态要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格局。同时,白云区连续4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全国第七名。”列席人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公晓莺认为,我区锚定“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的发展定位,不仅是对自身历史方位的深刻认识,更体现了对未来发展的高远谋划。
区人大代表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石建华 摄
“这个全新的发展定位,既体现了白云区作为广州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为全省、全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的历史担当,又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对白云发展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未来发展有着精确的定位,展现的是脚踏实地、高瞻远瞩的务实作风。”区人大代表、松洲街党工委书记李文表示,松洲街是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改造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打造山水智慧城区的重要承载区,承担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重任。接下来,松洲街将聚力打造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食材之都-全球食品商贸集聚区,一方面以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龙头牵引,引进华为重点投资的智能网联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新势力企业资源,以及配套产业服务等数字化智慧化上下游产业;另一方面,依托区域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电子交易及数字化物流供应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建设,带动形成千亿级食材产业链。
列席人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郑大睿认为,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水智慧城区”的发展定位,是关乎白云未来发展的一个高屋建瓴的规划和设计。我区应该抓住人工智能这个产业发展风口,把低碳和人工智能作为两大驱动力,助推白云高质量发展。
“白云区有山有水,同时又在打造智慧城市,‘山水智慧城区’这个发展定位非常准。石门街坐拥流溪河、珠江西航道、白云湖,未来将围绕全区发展定位,打造数智、低碳等核心产业。”区人大代表、石门街党工委书记曾海波表示。
作为航空行业从业人员,区人大代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纯对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国际枢纽门户”的定位倍感振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白云区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我们正抢抓发展低空经济产业这一战略机遇,积极推动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全面提升其国际枢纽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吴纯表示,目前,白云区辖内拥有南航三大总部,其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强劲,能有效带动白云航空运输、外贸、跨境电商等行业发展,可以说,白云提出“国际枢纽门户”的发展定位,底气十足。
全面提升枢纽能级
打造世界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建强用好“四大枢纽”,是当前我区实现“十一个创先争优走前列”目标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保障白云国际机场建设,推动广州火车站与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联动打造“黄金三角”商圈。
区人大代表、人和镇党委书记张丹莉表示,依托白云国际机场,人和镇将积极引进商务商贸、高端住宿餐饮、会议会展上下游产业项目,打造临港会展中心,构建世界级临空经济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同时,抢抓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选址人和镇的重大机遇,谋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区,推动涉航空服务产业、医药产业、化妆品产业、预制菜产业聚集发展。此外,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建设国家级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空港新城。
就如何建强用好 “四大枢纽”,公晓莺从规划视角提出,要充分发挥“四大枢纽”集聚优势,强化国际供应链管理“中枢”功能,加快传统都市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动科创服务、商贸服务、高端消费等产业功能导入,打造“枢纽+”现代产业集群。同时,以南融广州主城、北优枢纽极点的区域发展视角,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广州白云站与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融合发展,实现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
围绕枢纽聚要素、强产业,我区在打造世界级物流产业集群极具优势和基础。区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和提出,白云区要加快推进“四大枢纽”与产业平台间的交通互通,加强枢纽站场周边的公建配套,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网络。同时,应加快“四大枢纽”片区土地整备,加强招商引资,支持临空先进制造业(航空维修、临空高端制造等)、轨道交通产业等的发展。
区政协委员、广州朗进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博建议,围绕“四大枢纽”,白云应持续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整合产业平台,建立特色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相关政策,协同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行业核心科技型企业、高端制造企业,提供企业用地、人才引进、数字化服务、关键市场定向扶持等专项政策,解决企业业务发展、制造成本、运输成本方面的痛点问题,支持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
“交通枢纽与会议会展产业发展紧密关联、相互带动、互为支撑。”区政协委员、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宝认为,我区坐拥“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具备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商旅一体化产业资源优势,会议展览业发展基础良好。他建议,制定出台会议会展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培育会展业全产业链领军企业,统筹区内文商旅体资源,打造“会议展览+”的IP项目,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会议会展核心功能区和服务集聚区,助推白云高质量发展。
以生态资源禀赋为发展赋能
打造宜居生态智慧新城区
“云山连珠水”是我区最强的辨识度。我区拥有“两山两湖一江一河”宝贵生态资源,山水林田城俱备,构成了打造“山水之城”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白云独特生态资源加持区域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纷纷给出了建议。
区政协委员、民盟白云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白云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念良建议,我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启动新一轮美丽白云建设,打造美丽广州先行区,塑造依山傍水宜居宜业宜旅的活力智慧城区。同时,要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化、全方位开展“美丽系列”建设的同时,加强美丽白云重点工程建设。
区政协委员、农工党白云区基层委员会二支部副主委魏翠颖表示,我区同时拥有“山、水、林、田、湖、城”多元景观风貌,在数智赋能下必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智慧城区。她建议,我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美丽健康、新能源、新型储能、轨道交通等具有白云特色的“枢纽+”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要做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在交通、环境、教育、医疗、安全和社区等方面,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区政协委员、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树强建议,白云可以家庭精品农场为单位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不仅能解决城乡结合地区人口就业问题,也能进一步优化乡村环境。同时,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鼓励年轻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解决目前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动白云生态农业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四化”(知识化、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转型,也是我区打造智慧城区的现实所需。“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不知道、不会转、不想转’的普遍问题,我还想补充两个情况,就是企业‘不能转、没条件转’的问题。”区人大代表、广东诗妃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申俊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可给予企业稳定的物理空间,让传统企业有条件升级,引导企业转变思想,给予转型升级企业目标,分阶段评估认证,同时扶持、引进一批“四化”转型有成效的科技企业,让其指导区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区人大代表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副院长黄咏梅表示,我区医疗事业在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方面也将大有可为,目前我区已建成全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下来,可大力推进全区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搭建医患互动平台,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同时引入更多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