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空港门户白云区

结构调整加速 产业迈向中高端

发布时间:2016-01-29 来源:白云区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小: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切实淘汰一批低档次、高能耗、高污染、土地使用效率低的企业……“十二五”期间,我区调结构、促转变的力度从未减弱。2010年,我区三大产业比例为2.8:24.6:72.6;2015年,这个数据变更为2.2:21.7:76.1。从数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区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调整,蓄势而发。经过“十二五”这五年的发展,我区三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奋力迈向中高端,为新时期经济腾飞奠定良好的基础。

  效果初显:总部经济崛起加大调结构“油门”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又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纵观我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末的主要经济指标,2015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538亿元,与“十一五”末(2010年,下同)的939亿元相比,累计增加近600亿元。随之发生改变的是,2015年全区三大产业结构为2.2:21.7:76.1,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6个、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则提升3.5个百分点。2011-2014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区经济增速,而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达1170亿元,同比增长8.4%。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得益于我区总部经济等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迅速,目前白云新城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了白云绿地金融中心、百信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总部项目。这也是经过上一轮“优三强二调一”行动后,我区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体现之一。

  五年来,我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升级初见成效,现代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三大产业犹如三驾马车全面拉动我区经济向前发展,并驾齐驱。”区科工商信局局长刘晓明认为,根据我区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及要素保障,我区发展三大产业均有基础。

  在过去的5年里,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白云经济在承受促产业转型的痛点上,迎来了新兴产业崛起的希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区发改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区传统消费行业发展放缓,尤其是进入2015年以来,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仍在低位运行。可喜的是,全区新兴产业发展快,2011-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7.1%、11.7%,分别高于全区经济增速6.3个、0.9个百分点。

  传统力量的下行与新兴力量的快速成长相伴而生,这正是当前我区经济正在经历结构大调整的力证。

  顺势而为:启动“微改造”促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变身

  过去5年间,我区三大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发展后劲十足。美中不足的是,各产业总产值虽然逐年不同程度增加,但其面临着产业链“断层”的尴尬局面,其中以区域工业最为明显。刘晓明以民科园为例分析说,“十二五”期间民科园确定了“一核四园”的发展格局,由此加大了工业项目入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龙头企业增资扩产等发展“油门”,成为全区工业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标杆,但这一标杆性发展平台也未能逃脱上述的尴尬局面。

  “拿欧派家居来说,其全国销售额超100亿元,但是其制作生产流程的上中下游并不能在白云区得到满足,不得不把产能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刘晓明对目前我区尚未形成的工业产业链感到惋惜,其分析认为,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土地需求难以满足等,导致企业外迁,是影响未能形成工业产业链、集聚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正是我区去年顺势而为,在全区启动优质企业转型升级的初衷。

  2014年5月,我区出台《白云区实施村社工业小区、专业批发市场整治改造与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给区域内的低效用地释放出政策红利,正式拉开了村社集体物业“微改造”的序幕。时隔一年,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优质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为辖内企业释放出利好信号。记者了解到,就在去年,全区有2批33宗项目经区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批准同意,其中第一批15宗项目,第二批18宗项目,分布在15个镇街。

  以同和街天健家居装饰广场改造项目为例,2014年9月该项目激活改造之路,从以往低矮破旧的铁棚仓库改造成为中国门窗精品博览中心,建成后将对已有的产业模式进行“大换血”,实现重新招商引资,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未来最大的门窗展示中心及国内最大最全的门窗新品发布中心。

  像天健家具装饰广场的自我蝶变的案例,不在少数。而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区还重点推进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在对企业扩大产能、满足用地需求等方面再出招。刘晓明认为,随着目前我区已开展的工商业微改造项目相继投产和运营,新的工业小区、专业市场、优质企业低效用地、科技孵化器、低效集体留用地,随着政策出台提速推进,将有效推动企业发展效益,提升全区经济总量。

  创新驱动:产业通过技术改造革新迈向中高端发展

  作为增强全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将助力我区重塑转型升级新优势。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则构成了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

  记者从广州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下称蓝皮书)了解到,近几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73家,增加到2014年的108家,增长幅度达47.95%,高于广州市36.71%的增长幅度。“相比起其他兄弟区县,我区创新型企业仍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后天的努力及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随着新一代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十二五”新词的诞生,一股经济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和政策驱动作用下茁壮成长。这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推动着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以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总厂为例,早在2009年,该制造业企业就被认定为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随后启动的“两化”融合建设,更是实现了产业现代化的突破及创新。如今,该厂通过每年不低于销售额3.5%的R&D经费投入,购进一批先进设备及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使得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高度融合。具体到生产环节,该厂通过智能机器用几十秒时间就做完了人工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工作,大幅节省企业管理中垂直上下游、平行各部门的沟通时间,提高效率。

  以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驱动引擎的白云区,创新同样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业内人士坦言,创新发展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创新驱动亦要寻求从基层走向顶端的路径。对于目前的白云来说,创新仍是一个青春期阶段的产物,位于民科园的特斯拉机器人教育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如今,特斯拉机器人教育中心试图通过知识传递,将机器人的使用方法传播给正在转型创新的企业,成为撬动智能制造的有力支点。可见,此时的产业技术创新已然走进大多数民营企业以及创新创业集体了,由他们带动更多人、更多企业走上智能化道路。

  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及改造,将助力白云区重塑转型升级新优势。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在新的规划蓝图指引下,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产业升级的步伐将迈得更大,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型农业等方面将有更大的作为和突破。(刘喜冰)

  观察

  工业文明之后,白云路在何方?

  三十多年前,“万元户”就堪称富裕的象征;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眼前所见已是广厦千万间,一万元甚至买到房子的一平方米。

  “中国社会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转换花了30年时间,白云区同样如此。你可以去追溯30年前,人们在做什么样的工作,白云区的产业又是怎么一个样子,你会发现那真是天翻地覆。”广东省政府参事、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还看到的是,国家正从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转换,而在白云的“十三五”规划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目标就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达到这个水平之后,白云区的产业还会是今天这样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白云区在过去三十年间因工业、商贸业等的兴盛而崛起,但愈是到近年,这种低端且低效的产业模式愈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哪怕是渐露峥嵘的服务业,仍是大而不强,质量不高。转型升级,只此华山一条路而已。

  梁桂全认为,白云区过去是由工业文明造就的,但是往后要想发展,外部条件已然巨变,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所能依靠的,就是向后工业文明的转换。根据白云当前的特点,日渐蓬勃的第三产业无疑将是支撑起这种转换的脊梁。

  而接下来,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机遇,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进而实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关联产业链,构建产业新体系,塑造发展新优势等一系列目标,也注定将成为白云接下来发展的成败关键所。

                                                                           (来源:2016年1月26日 白云信息网)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