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空港门户白云区

知识产权领航白云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2016-04-27 来源:白云区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小: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是密不可分的。毋庸置疑,企业在创新中是否有知识产权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未来。

  由区科工商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区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1904件增长到去年的6136件,增长222.3%;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1754件增长到去年的4840件,增长175.9%;而专利的申请主体,也逐步从个人发明申请向职务发明申请转变。近年来全区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各区前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长,都表明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知识产权在充当创新保护神角色的同时,也逐渐发挥创新领航员的作用,以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开展专利诊断与挖掘服务。从今年开始,我区每年都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用于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文/刘喜冰 通讯员/孙希进

 

  基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三位数增长

  随着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竞相呈现,知识产权在发挥创新保护神的角色外,也逐渐发挥创新领航员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开展专利诊断与挖掘服务,近年来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各区前列,专利质量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全区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1904件增长到去年的6136件,增长222.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从2010年的335件增长到去年的1017件,增长203.6%。全区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1754件增长到去年的4840件,增长17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106件增长到去年的346件,增长226.4%。而专利的申请主体,逐步从个人发明申请向职务发明申请转变。

  三位数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白云制造逐渐走向白云智造。而这些,正是得益于我区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环境,不断创新知识产权运用模式,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运用。如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的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展示交易网上平台,建设区域专利文献库,并与广州专利信息服务网信息共享,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运用。

  此外,针对我区辖内的高职院校集中、产业基础好等情况,我区以政府搭台牵线方式,定期到各院校举办产学研项目对接会,建立起订单式专利技术研发机制,激励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按照产业技术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开展专利制造活动,让企业成为专利运用的主体。

  典型:白云企业以知识产权促转型升级有成效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成果转化,都建立在知识产权保护完备的基础上。

  以白云山制药总厂为例,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保护与转化。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累计获得授权136项。记者了解到,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该企业专门创立了专利工作介入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工作机制,专利工作人员参加研发项目立项、开展、结题,参与药品招标的知识产权事务,使专利工作贯穿于产品开发乃至销售的各个阶段。

  白云山制药总厂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支撑研发和营销的重要环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不是一种单纯的法权和无形资产,它应该成为企业的经营要素。从实践看来,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促转型升级取得成效,实现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可以看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正发挥着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创新的方向,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在迪拜塔、人民大会堂、北京鸟巢、水立方、广州西塔等世界各地标志性工程中,都有白云化工的身影,该公司创新性发明的系列建筑硅酮密封胶产品被广泛运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硅酮密封胶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将专利技术优势发展成技术标准,在获得发明专利的同时也会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工作,对相关发明创造进行产业化实施。

  至今,白云化工累计实施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的专利技术运用,公司专利产品占比达到80%以上,提升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了产品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优势: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

  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也是激发企业家、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乃至大众创新热情的根本保障。

  就在去年,我区修订实施了促进专利创造的政策措施《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区财政通过预算设立和安排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加强促进专利创造、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维权援助、知识产权管理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激励和引导。

  我区每年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以专利创造激励政策为例,我区设立了专利创造突出贡献奖,对全区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突出的单位实施奖励;实施获得授权专利奖励,重奖发明专利;同时还鼓励申报上级专利奖,对获得上级专利奖的给予配套奖励。

  除了政策奖励,我区还积极发动区内企业申报省、市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其中去年广州市优百特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获得广州市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270万资金资助。“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我区在优化专利奖励政策的同时,也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区域知识产权产出。”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促进区域知识产权运用方面,我区还发挥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平台的作用,引入产权评估、专利代理、金融机构为权利人提供知识产权展示、评估、托管、授权、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该中心已引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机构,为我区企业实现项目联合开发对接。

  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延伸至互联网等新业态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彰显。

  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出现后,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进一步延伸到这些新领域。而随着知识产权运营和交易越来越频繁,知识产权市场也将越来越成熟。“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用,完善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去年,我区共受理专利侵权案件18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件,参加广交会专利执法案件88件。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案件已全部办结,这也彰显我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决心与信心。有了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强力保护,企业巨大的研发投入才不至于因为技术剽窃打水漂,花费较长时间建设起来的企业品牌也不会由于低成本的仿冒行为而受损。

  接下来,我区将发挥区专利奖励资助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奖励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创造工作,深入开展专利挖掘和实施“灭零倍增计划”,深挖区域专利“产出源”,为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对区内企事业实施知识产权交易、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给予资金补贴。

  据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区将继续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获取的能力,增强企业依靠知识产权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还将继续严厉打击和遏制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尤其是对箱包皮具、食品药品和日化用品等涉及民生的重点商品侵权假冒案件,将予以严厉打击,以规范全区市场秩序。

                                        

                                                                        (来源:2016年4月27日 白云信息网 )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