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空港门户白云区

精细化城市管理带来大启发

发布时间:2016-06-03 来源:白云区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小:
         5月22日至25日,白云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开展学习考察,考察重点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有一个是城市管理。

  相比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上海在城市管理上的建树并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然而亲眼所见后,白云党政代表团对其城市管理亦大为肯定,甚至有人认为其中的很多做法更值得我区借鉴。代表团所赞叹的是,上海在城市管理上既有大刀阔斧革除弊端的勇气与决心,亦有充分学习国外先进做法为我所用的宽阔视野;既采用了领先的信息技术,又在理念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既在精细化上做到一丝不苟,也在人性化上精益求精。“相比于广州,上海的城市管理更先进。”一位代表团的成员如是说。文/陈亮嘉

  拆违成效 今年1000万平方米任务量完成近九成

  闵行区与我区十分相似,是典型的亦城亦乡区域,既有中心城区,又有城乡结合部,在251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130万外来人口,还有近7万外籍人口,同样是被出租屋所包围的城区。

  但闵行区的改变在迅速发生。自去年10月启动“五违”整治到去年底,短短三个月,该区拆除存量违法建筑225万平方米;而今年更是定下全年拆违1000万平方米的艰巨任务,截至5月26日,已拆除违法建筑达871.9万平方米,速度与力度令人咋舌。

  典型如许浦村,作为闵行区第一个先行启动的重点整治项目,自去年10月全面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来,仅用短短51天就完成了整治任务,已基本拆除57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关闭非法生产经营企业256家,其中危化品企业3家。

  在我们的想象中,拆违因为容易触及群众利益,自然也将遭到极大的阻力,为何闵行区的拆违如此顺利?闵行区区长朱芝松对此解答说,拆违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们亦没想到群众如此支持。大部分的居民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能够改善,改变原本的脏乱差与治安弊端。另一方面,因为出租屋经过整治大量减少,租金反而走高,村民的收益由于租金增长,并未有较大受损。

  大基调已定下,也少不了来自各方的支持配合。在上海市政府的号召下,媒体对拆违全力支持,营造了十分积极的拆违工作氛围。更难得也更难以想到的是,村居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和战斗力出人意料地高涨。甚至有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带头拆自家的,拆给群众看,也正因为村干部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才使整个闵行区的拆违如此雷厉风行。事实亦证明,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努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就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区城管局局长周赛波认为,闵行区的做法已经上升到“城市治理”的层面,是彻底根治“城中村”这种城市病的好方法,而我区当前主要的方法仍是“管”,但面对数百万的常住人口,只能治标而非治本,而闵行区的做法无疑带来很大的启发。

  电子政务 高度智能化一键式办事有奥秘

  据统计,在去年5月建成至今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已接受上级部门、外省市单位、兄弟区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参观学习和考察调研225批近5000人次,几乎是每三天就会有两批人到此。如此高频次的考察,不禁让人好奇,它的魔力何在?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全区近30个职能部门进驻,共设立近150个窗口,可办理超过30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运行至今,累计接待群众61万余人次,提供网上服务328万人次,整体满意率达99.97%。

  其实只要一踏进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很快就能知道其中奥秘。一进门,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有可以找到各式表格填写范本的样表查询机,有可以了解一切办事流程及须知的自助查询机,有可以不用到窗口就能完成一大批事务办理的自助服务机……办事人甚至不需要做任何询问就能完成业务。“便捷、智能、高效”,这正是让代表团的成员们深感震撼的地方。

  与各镇街、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样,区住建水局局长陈恒对这里的各种机器既好奇又疑惑,他还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建设方面的审批如何实现流程的高效。他认为,高度智能化的背后,其实是徐汇区将办事流程简化、规范化、信息化,才可能会有这样的效果。

  正如其言,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除了在物理上的集聚外,更优化背后的服务流程,在云计算、大数据背景下,各审批单位的审批系统全部接入后台大数据中心,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了整合共享,促进了各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也使得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联动联办在该区成为可能。

  凭借此,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也实现了脱胎于电子商务的电子政务,同步开通网站、微信、App等渠道,与该中心互动,为市民提供便利、集成、精准的政务服务。如一家公司原来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要换成“三合一”营业执照,只需在该中心的微信号上,按提示准备资料、填写、上传,通过预审后,该中心联系EMS收件员来收资料,再过了两天新证照就会送回,整个过程仅仅需要十几元的快递费。

  精细化 这里的高架桥没有“黑眼泪”

  在汽车行进中,周赛波不停地拿着相机,对着上海的街景拍个不停。他自然不会是拍摄沿途的风景,而是为了拍下上海与广州,在城市建设管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上海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远远要高于广州,高于白云。”周赛波告诉记者,这一点从诸多细节上都能体现出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城市行道树。在上海,主要的行道树种不会超过十种。基本上是樟树、银杏、法国梧桐为主,造型漂亮、挺拔,遮阴效果极好,虽然现在并非秋天,但可以想象,到了十月,便会是漫天灿烂的黄叶。“选择标准的统一显而易见。”

  而广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常常就是抱持着“有绿化就好”的心态,十分粗放地种植行道树,并没有谋定而动,只需稍微留意,就能发现广州的行道树种相当杂乱。尤其是因其易存活而大量使用榕树,终致恶果不断。因为榕树的根系发达,生长过快常常会造成路面、人行道的毁坏;同时易遭虫蛀,导致树枝掉落砸到行人车辆。最糟的是如果移除,耗资不少,便容易被公众指责,不移又问题多多,实是进退两难。

  另一个让周赛波赞叹不已的,就是常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的高架桥,其在排水上的差别。周赛波表示,他所见到的上海高架桥,排水系统非常完善,积水基本都能够通过地漏进入排水系统而清除干净。在广州,以广园路为例,碰上大雨的时候,常常就是大量的积水没有进入排水系统,而是直接从桥面洒到地面上。

  一个细节是,代表团所见到的上海高架桥,多数桥墩上的漏水管从上到下没有任何破损,桥墩得以保持干净,可见其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在广州却截然不同,大量的漏水管出现破损,外观被漏出的污水染成了黑色,远远看去,像桥梁在流着“黑眼泪”。

  “这样的差异在上海随处可见,以小见大,在城市管理上,我们还有许多仍待学习改进。”周赛波说。

  人性化 品质环境放在城市建设首位

  精细化之外,上海的城市建设管理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处处体现的人性化。事实上,自2010年的世博会之后,上海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早已悄然发生转变,对中心城区而言,建设速度并非第一位,品质和环境才是第一位。而品质应体现在处处以人为本,真正让生活于此的居民感受到便捷与宜居。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无疑是上海致力于实现人性化的交通。上海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城市生活中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深入研究出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从城市交通的各种细节入手进行设计,以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节省出行时间和成本,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如上海的大多数道路,十分讲究科学分配交通使用人群的路权比例,尤其是步行者和非机动车使用者的路权,车行道上都会专门留出了给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行驶的道路。广州有很多地方却是将自行车道放在了人行道上,很多时候,自行车使用者都会因为太麻烦而直接骑在马路上,自行车道形同虚设。

  除此之外,上海的人性化还包括过街人行天桥形式宜简洁、明快,上下阶梯尽可能结合附近建筑设置,减少占用人行道。人行道路沿涂上黄色,是禁止停车的标识,而公交车专用道刷的是橙色,只许公交车停靠,皆非常醒目,警示作用显著。而道路的护栏,在广州基本是同一个标准高度,但在上海却会根据不同的道路所在区域的情况,高矮错落各有不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广州的道路周边绿地少而封闭的情况大为不同,上海街头采用的是外国流行的设计理念,绿化与道路有机融合,成片的绿地随处可见,并且保持着极好的通透性,行人随时可以进入绿地休憩。同时其绿化打造亦非常精细,如代表团在外滩所看到的绿化,灌木类基本都是开花树木,且花期各有不同,能保证各个季节都能看到鲜花盛开。

  “对于我们而言,非常值得学习的就是上海城市建设中所采用的高标准,以人的需求作为准则,让城市环境更为贴近宜居宜业,这一点对我们打造白云新城是很好的借鉴。”云城街党工委书记蔡伟桥表示,身处一个如此的城市环境中,人在其中的行为标准往往会自觉地提升,这可能是上海同样有大量外来人口,却能较好地实现干净整洁的关键所在。

                                                                              (来源:2016年6月1日 白云信息网)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