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就此采访了数位对白云发展有深刻了解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看来,我区的商业发展已积贫积弱已久,想要一觉醒来就翻天覆地是不可能的。当前更现实的,就是从打好基础、优化环境、转换方式等最根本的地方做起,以此方能将白云发展的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的胜势。文/陈亮嘉 刘喜冰
谈商业环境
万事俱备只欠更多优质载体
“地区之间的招商引资之争,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营商环境等综合要素的竞争。”广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会长时仲波表示,去年以来,白云区的营商环境改变明显,企业反馈良好,类似科工商信局“企业之家”这样的服务性机构打开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道门,让企业走近政府、理解政府、认可政府,从而放心努力经营,这些充分说明了白云区的商业环境的变化。
区委、区政府关于“一心四片、一轴多点”的战略规划,奠定白云区城市空间布局,接着围绕“一心四片、一轴多点”发展格局,明确提出重点打造五大功能片区,对白云城市升级作出了明确科学的安排,商业企业完全可以对号入座,享受最全面、规范和透明的政府服务。
尽管形势可期,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陈和认为,接下来必须加强优质载体的建设,特别是在白云新城CBD这里,想要招大商招好商,就必须在这里有所作为。“假设白云新城那边还是一片空地的话,像东方航空这样的大企业会来吗?白云区其它地方可以吸引它来吗?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对比一下天河,为什么它就可以做到招大商引大资?”陈和说,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年税收超亿元的写字楼有50多栋,超10亿元的也有很多,最多的甚至能达到80亿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数量庞大的优质载体,天河还会是今天这样的繁荣吗?
陈和说,如今的白云新城,能与天河相媲美的优质载体,已经落成的只有绿地中心,哪怕再加上快要封顶的南航大厦,数量都远远不够,“所以我认为,白云新城必须加快加强开发,必须将载体建设的周期大幅缩短,具体的布局更是要提前规划。”
陈和曾主持编制我区“十三五”规划,对白云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他也坦言,此前这些社会机构对白云区的看法极为普通,很多大企业本想落户,但一看到这边缺少载体,而他们一要便是十几二十层写字楼,就使他们只能望而却步。
但需要看到的是,白云区具备了很多其他区域并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空港。在空港半径的30公里、50公里、100公里的各个范围内,它的吸引力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国内外的大企业,就是希望它的办公地点去机场只要半个小时。“如果两栋完全相同的写字楼分别放在白云和南沙,我相信大部分的企业都会选择白云。”陈和说道。
虽然现在广州优质的载体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白云区不应畏惧,因为这里有空港,这里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不是饱和,而是有大量潜力可挖的状态。陈和说:“当载体一栋一栋拔地而起,必能吸引优质的企业将其填满。如果白云新城能够再建起10栋左右的优质载体,那么这一块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谈招商方式
用有限资源去撬动无限未来
招商引资工作在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其它区域,其面临的情况多是相似的。绝大多数情况是企业上门来了,地方政府经过考量,符合条件了便可以落地,各地基本都是如此。陈和说,但凡招商引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区域,都是从这样的被动招商,转向主动招商,而且是主动联合社会化、市场化的机构去招商。政府方面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带来更多收获。
陈和认为,政府一定要引入社会力量来招商。因为政府本身的招商资源、招商人员匹配上,其实是有相当有限的。无论是发改局、科工商信局,又或是各个镇街,专责负责招商的人员都不可能很多,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可观的人脉呢?如果试图单纯地依靠招商部门的力量,其资源有限,精力有限,成果自然不容乐观。
正因为政府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才更要依靠社会力量的协助。陈和提出,白云区可以与房地产五大代理行(高力国际、仲量联行、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世邦魏理仕)加强合作。第一太平戴维斯方面近期就曾透露过,一家世界知名的超市想在白云区开店,委托他们寻找两万到三万平方米的店面。
如此这般,事实上,很多商业项目其实是掌握在这些中介机构的手中,他们需要满足他们客户的落地需求,也希望谋求自身在区域内的发展,这时如果政府方面能够与之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便相当于给我们的招商工作加上了杠杆。
招商还需要更多的谋略与思路,广东省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执行院长江浩表示,应依托白云交通、产业的基础,借助多途径充分发挥辐射、吸引优势。例如,白云积极推动集体留用地产业招商会试点,广州没有搞过,白云属于首例。
此举就是依托其载体优势,充分梳理筛选留用地,开展产业研判,组织直接洽谈,用公开公平的方式,把存量土地中很大的一块,很需要产业引入的一块和城市招商寻地结合起来,引导农民把土地拿出来,摆脱一边招商没载体,一边土地晒太阳的情形。产业引入,城乡共赢,在广州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招商要高低结合,内外结合,高低结合的高是指白云北面有国际机场,临空产业辐射全世界,白云有多种加工制造业基础,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做展贸都不夸张。有巨大的优势,要有大格局。”江浩提醒,不要排斥成长中的、转型中的中小型企业,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行业,“内外结合的内是指白云本身有很多产业资源,好多企业在转型,在寻地,在扩张。不要把眼睛只看到外面,既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又要双手欢迎百强企业。”
谈招商基础
招商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体系
“如果你不快,而别的区域却在快马加鞭的话,项目在别的区落地了,就不可能再搬来你这边。事实上,现在的优质项目也是稀缺的,发展已经是时不我待,不能再等了。”陈和认为,当前正是白云发展的关键时期,招商引资必须有所突破,但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诸多要素紧密相关的一种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仅是交通、人才、政策这些显而易见的基础,招商的背后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完善。
时仲波表示,他在与多个投资者尤其是电商等新经济巨头交谈后发现,他们对于当地的产业引导支持、产业配套能力、人才供给保障、工作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城市发展活力、政府办事效率、当地治安等要素保障更加看重了。
他们更在意新经济风险性项目中,政府是否有引导资金扶持、所投资的行业产业配套是否完备、高校等人才储备和培训机制环境是否完善、政府相关政策是否透明和政府服务是否高效、所处的城市是否开放发达并充满了活力、社会文明法治完备治安较好。这些条件的变化事实上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体现。
如白云必须切实有效地加速优质载体的建设。所谓的加速,就是在项目的报批、审批、落地等流程上,适当地予以加快推进。对企业而言,它的投资周期被拖得越长,其成本也就越高,如果在流程上能够尽量压缩,本身便是对企业的巨大吸引力。而白云区土地经济效益的显现也变快了,其价值得以快速提升。
简而言之,便是给企业提供与营商有关的各个方面的配套辅助。产业生态的构建也是基于此,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中,有高端业态的同时,同样存在着一些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才能够与之组合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陈和指出,天河可以做到全是高端产业,那是因为有周边的区域在给其提供配套。白云区显然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利用“三旧”做文章既是白云自身的发展需求,又是产业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
所以,白云区的“三旧”改造工作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虽然一些旧的产业不是“高大上”,但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地产公司、设计公司,帮助其优化改造,可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附加值产业。白云区当前正是拥有了很多这样的“三旧”项目,因为产权问题,是不可能推倒重来,那倒不如经过改造使其焕发生机。
江浩则指出,尤其是当前新增土地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存量土地的再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以2014年为例,全区启动20个集体旧厂改造及村社工业区转型项目,目前已有12个开工,改造完成后可以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白云区“三旧”用地、留用地等为新的发展载体提供了可能,作为广州走内涵式提升之路的主战场,白云区当仁不让。(招商引资 筑巢引凤)
(来源:2016年4月6日 白云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