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12个专题论坛举办,还有多个投资说明会、发布会,这让第七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的规模和水平再次创下新高。在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却保持稳步增长,这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投资者的实力。而在全球产能合作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引进外资的目标瞄准了中国,一场“争抢”中国投资的大戏正在世界范围内上演。
产能合作为跨境投资创造新机遇
七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外洽会)10月22日~23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外洽会的主题是“新常态、新机遇:开启海外投资大时代”,重点是“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与会人士认为,国际产能合作适应了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的需要,为跨境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中企机会不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发言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占全球跨境投资的9.1%。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海外投资累计存量达到8826亿美元,为投资所在地的就业、税收、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宁吉喆认为,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新的机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惠及各国,实现产需衔接,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有利于各国互利共赢。包括基础设施、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和人才培养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可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还将积极拓展第三方服务、实现多边合作,坚持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利用多双边合作平台,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各国各地区现有发展规划相对接,从而探索出互利共赢的对外投资模式。
宁吉喆特别指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水泥、钢铁、有色、建材等冶金行业,机电、化工等装备制造领域,投融资平台建设等金融服务领域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合作平台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中东欧合作基金、中非论坛、中拉产能合作基金等平台,抓住多边合作机遇。
多国积极响应
中国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得到了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
俄罗斯是本届外洽会的主宾国,也是外洽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主宾国。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全权代表季托夫表示,在俄罗斯的基础设施领域看到了中国公司的投资。他认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显现出来,希望可以有更多中国企业出现在俄罗斯基础设施领域。
同时,他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在俄罗斯的农业领域加大投资。“俄中两国关系正处于史无前例的高度,两国在走向新的里程时应该着眼于更多远大的目标。两国的合作有更大潜力,合作的步子应该更大更快。俄罗斯的经济急需外资,俄中合作形式应该更为密切。”
罗马尼亚经贸和旅游部长杜多斯(Tudose)透露,罗马尼亚正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为连接欧亚的纽带,带动更多转口贸易在罗马尼亚进行。罗马尼亚欢迎各国投资者投资,并对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目前,罗马尼亚正在实现资本市场转型,大力发展旅游等行业,在机械、金属、化工等行业实施改革,希望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会,在罗马尼亚投资。
处于拉美的阿根廷同样看好中国投资。尽管国内大选在即,但阿根廷驻华大使马蒂诺强调,无论大选结果如何,新的阿根廷领导人一定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与阿根廷投资和贸易的增长,中国在阿根廷最大投资人的地位不会动摇。
马蒂诺强调,中国对阿根廷和大多数拉美国家都很重要。作为二十国集团的成员,阿根廷不仅欢迎中国投资,也欢迎中国企业通过阿根廷进入拉美市场。阿根廷在农业、能源、零售、金融、电子制造和航空等领域欢迎中国投资。
主宾国的巧心思
作为外洽会历史上的第一个主宾国,俄罗斯为本届外洽会“煞费苦心”,不仅在开幕式和主论坛环节出动了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俄罗斯总统企业家权益全权代表季托夫及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两位重量级嘉宾,更组织了中俄投资合作论坛暨俄罗斯投资项目推介会。
在本届外洽会的展馆中,俄罗斯展团的展台位置最好,处于2号馆中心位置,面积也最大,展览内容涵盖矿产、食品、旅游等多个领域,更有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罗斯工业贸易部,俄罗斯旅游署等多个部门代表“站台”。
能让俄罗斯出动如此规模的展团,除了与其主宾国的地位相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向中国投资者全面介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遇,从而吸引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
俄罗斯不仅有能源
提到中俄双边投资,能源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包括石油管线在内的投资项目俨然成为中俄合作的样板。
再比如,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工业园区有发达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这里有巨大的已被探明的矿藏,只是用于开发的资金不足,中国投资者将有机会打开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市场。
不过,在杰尼索夫的眼里,俄罗斯有的绝不仅仅是能源。他认为,中俄两国正在改善经济合作的结构和质量,更多的俄罗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投资者的目标。
在外洽会俄罗斯展台的显著位置,一排葡萄酒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葡萄酒全部来自俄罗斯葡萄酒制造领域的领军厂家——阿布拉乌-德尔索公司,目前这家公司生产的起泡葡萄酒在俄罗斯最为著名,并为克里姆林宫宴会提供招待用酒,其高品质毫不逊色于法国香槟酒。
企业代表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希望可以同中国伙伴一起生产世界级的起泡葡萄酒。同时,公司所在地也是俄罗斯国内旅游胜地,但目前当地酒店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游客数量,希望可以吸引到中国投资者,投资到当地新酒店的建设中。
更多地区值得关注
俄罗斯幅员辽阔,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远东地区最常被提起。目前,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已经设立,其经济先导区可以为投资者免费提供1公顷土地。
季托夫特别向中国投资者介绍了俄罗斯中部地区。他透露,俄罗斯广大中部地区设有不少经济特区、工业园区、高新产业孵化园区。在这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海滨休闲、旅游、酿酒等行业都有投资机会。
在本次外洽会上,不少中国投资者并不熟悉的州或共和国也在大力宣传自己。记者拿到的资料中就有弗拉基米尔州、阿尔泰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楚瓦什共和国、奥伦堡州、梁赞州、雅罗斯拉夫尔州、伊万诺沃州、普斯科夫州、卡卢加州、利佩茨克州等地的介绍,其中不乏良好的投资机会。
以弗拉基米尔州为例,该州开放、高效的政策为商业活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014年,投资额增长了13%。目前该州设立了5个重点产业中心,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综合产业中心。此外,该州在交通基础设施、生物技术与制药、创新教育、高科技制造等领域也具备发展潜力,是外资的发展机会。
维谢格拉德并不神秘
维谢格拉德是位于匈牙利的一座城堡,曾经是匈牙利王室生活的地方,也曾一度是欧洲最豪华的王宫之一,充满神秘色彩。
可如今有人提起维谢格拉德,它代表的可能不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个由捷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国组成的跨国组织——维谢格拉德集团。
1991年2月15日,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在匈牙利的维谢格拉德城堡举行会议,决定密切合作,商定成立区域合作组织,这三国被称作维谢格拉德集团。1992年12月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独立后,该集团成员国由三个变为四个。
如今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已经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双边投资也日益被看重。
合作有基础
中国与维谢格拉德四国的经贸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四国都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超过60年。目前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四国与中国的贸易额正好处于前四位,排名分别是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贸易量占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总量的72.1%。
波兰驻华大使林誉平介绍,波兰与中国之间有铁路连接,目前由中国开往欧洲的多条货运铁路均经过波兰,这让波兰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第一个国家,货运通道的连接让波兰与中国建立了更多联系,也为双边投资打下了基础。
匈牙利驻华大使齐丽表示,匈牙利是最早与中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欧盟国家,也是与中国签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匈牙利正在努力推广人民币在本国的使用。此外,匈牙利还是中国在中东欧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德霍波切克则强调,斯洛伐克劳动力效率高、外国投资增长快,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中国企业已在斯洛伐克投资,中国已经成为斯洛伐克经济政策的关注重点。
捷克商务参赞乔克温认为,捷克与中国在2014年进行了三次高层互访,这种频繁的互动让两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捷克投资促进机构在上海设有办公室,专门为两国投资活动提供服务。
投资有侧重
尽管维谢格拉德四国都是中欧国家,也都是欧盟成员,不过四国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仍有各自的侧重点。
林誉平认为,波兰在铁路、港口方面基础较好,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参与到波兰物流中心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同时波兰的食品加工也是不错的投资领域。波兰瓦尔汀斯基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则为中国投资者重点推荐了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并鼓励中国投资者到波兰的经济特区进行投资。
匈牙利投资局则向中国投资者推荐了匈牙利投资项目(HIP),该项目数据库是经审核通过的私有投资项目集合,共45个,总计投资169.4万欧元预算,涉及农业和食品、制造业、绿色产业、地产业。
捷克投资局将高科技、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纳米技术、ICT(信息、通信和技术)推荐给中国投资者,斯洛伐克则重点介绍了地产、连锁店、物流中心等项目。
巴林:中东枢纽有优势
770平方公里、130多万人口,邻居又是最大的中东国家沙特,这让巴林无论是在海合会成员中还是中东地区,都显得有点“小”。然而,尽管在国土面积和人口资源方面不占优势,但巴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却使其成为通往海湾地区的门户。
近年来,巴林加大了在中国的招商力度,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和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外洽会)这一南一北两个最重要的投资洽谈会上,巴林王国的身影频频出现。
巴林有怎样的投资优势?中国企业赴巴林投资有哪些机遇?在第七届外洽会上,国际商报记者对巴林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工业制造与交通物流局局长侯赛因·瑞吉布(HusainbinRajab)进行了专访。
中国企业大有机会
提到巴林的投资优势,瑞吉布为记者列举了足足十条:巴林可辐射中东市场,其与沙特的公路大桥只有25公里,行程不到1小时;巴林的水、电、气、土地、办公室租金都是海合会国家中最低的;巴林是零税收国家,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利得税、关税等全部为零;无自由区限制,全国各地均可享受免关税待遇;具有双语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巴林的营商环境公开透明,商业活动更为快捷;基础设施完善,国内物流保税区可实现7小时清关;与美国、新加坡、北欧、海合会成员签有自贸协议,产品出口到上述地区可享受优惠;国家提供劳动力基金,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培训服务;在电解铝、钢铁等领域具备原材料优势,可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
提到中国企业的机会,瑞吉布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阐述。他认为,在工业制造领域,巴林是海湾地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投资空调行业供应链机会较大。此外,在食品及食品包装行业,如糖果、巧克力生产领域,汽车零部件、铝制建材及电解铝下游产业、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工业服务领域,中国企业更有机会。
在物流方面,巴林的专业物流,如化工物流、食品冷链发展较快,对建立分销中心的物流企业尤为欢迎。
瑞吉布建议,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进入巴林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巴林围绕即将于年底开业的巴林龙城建立物流企业。由于未来5~10年巴林建筑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建筑原材料仓储公司具备发展潜力。此外,未来2~5年,巴林约有200亿美元工程项目将发包,中国企业可以在巴林开展工程承包。
贸易翻番直航可期
在中东地区,物流业竞争相当激烈,包括迪拜、多哈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有意把自己打造成该区域的物流中心。对此,瑞吉布坦言,如果从跨区域物流方面考量,迪拜无疑是目前该区域的领先者,这一点巴林无意与其竞争。但巴林的优势在于背靠沙特市场,同时,其运营成本要低于迪拜。这让巴林成为众多物流企业中东地区总部的首选。
瑞吉布给记者举起了例子:DHL在30年前就把其中东、北非、土耳其市场的区域总部设在了巴林,使巴林成为该公司在上述市场间中转的中心;日本的石化物流企业KWE也把仓储中心设在巴林,服务于巴林和沙特市场;此外,来自沙特、德国的物流企业以及国际知名UPS、联邦快递都在巴林设有区域中心,这充分表明了巴林在本地区物流行业的地位。
不过,目前巴林到中国仍没有直飞航线。对此,瑞吉布解释道,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巴林与中国之间的客流量还没有达到直航的需求,同时,巴林的国家航空公司——海湾航空专注于区域内航线的发展,与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这样国际航线众多的公司相比,其中东国家外的航线较少。
随着赴巴林投资的中国企业增加,以及年底巴林龙城正式运营,巴林与中国间的客流将会大幅上升。瑞吉布透露,巴林方面已经与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就运营直航航线进行了接触,最快明年就可能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直飞巴林的航班。
谈到中国与巴林的经贸发展,瑞吉布信心满满:“2009年两国贸易仅有8.9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20亿美元。未来5年,两国贸易至少会翻番,甚至会呈现3倍的增长。”
(来源:2015年10月27日 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