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空港门户白云区

如何唱好临空经济这场大戏?(图)

发布时间:2017-04-11 来源:刘喜冰 龚宣尹 字体大小:
        3月28日,《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投资环境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州空港经济区区位良好、交通便捷、配套齐全,而且通过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产业鼓励政策及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打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也吸引高端临空产业加速聚集发展。

  的确如此。作为坐拥空港、占据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半壁江山的白云来说,发展临空经济将成为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目前已吸引一批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客观来说,白云机场作为全国三大枢纽型国际机场之一,空港经济建设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具体表现在,白云机场拥有建设国家级空港经济区的土地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人才基础,未来打造成大型城市枢纽综合体,在客运和货运流量的基础上可打造集商务、消费、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消费中心,推动城市发展。

  在这里面,白云如何唱好临空经济这出大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被誉为“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的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表示,空港并不是空港的一个领域,而是涵盖“港、产、城”,通过三轮驱动来推进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白云区要借力白云机场,让临空经济集聚区周边的产业、空港、城镇都互为驱动,走出一条广州特色的临空经济道路,使得临空经济真正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 刘喜冰 通讯员/龚宣尹)

  A打造临空经济集聚区已具天时地利人和

  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航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同意广州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

  从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区域构成来看,该示范区宗规划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位于白云区就有75.5平方公里,占据半壁江山。此前区长苏小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白云在广州市“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战略部署中,扮演着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打造临空经济“主力军”和“桥头堡”的重要角色。

  按照国家批复,在发展定位上,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将重点依托白云机场,引导和推进临空指向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可以看到,临空经济成为未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突破,机场周边的发展或将成为广州经济的核心之一,进而促使广州成为全球经济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广州空港经济区投资环境研究报告》显示,广州空港经济区区位良好、交通便捷、配套齐全,而且通过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产业鼓励政策,及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打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也吸引高端临空产业加速聚集发展。

  目前,我区依托白云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临空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已聚集了白云机场股份、南航集团、海南航空分公司、东方航空广东分公司、九元航空、国航华南基地、蓝天航油、南联食品、穗佳物流、翼通公司、华南国际商务航空、广州泰翔通用航空等民航业内或关联密切的知名企业。

  不仅如此,位于白云机场南工业区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一期项目已启动建设,占地约248亩,拟投资4.65亿元,建设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完备、专用停机位最多的商务航空运营基地。而位于白云机场系南工作区的穗佳华南空陆联运枢纽项目,拟投资4.5亿元,打造“基地+网络”、“陆运+空运”、“电商+快运”的物流及供应链集群发展平台,实现华南地区空运和陆运无缝对接,电子商务与快件优化。除此之外,人和镇还将打造广州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集航空科技产业园、航空信息研发产业基地、航空企业总部及航空商贸金融CBD、亚洲航空航材贸易物流分拨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航空产业集聚园。

  B以临空经济为代表的流量经济将成主流

  空港成为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临空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郭小碚认为,海运、水运、铁路、公路,这四种交通运输形态分别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航空作为21世纪最高级的运输形态,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第五波冲击。

  在郭小碚看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航运运量大国,中国民航旅客吞吐量高达10.16亿人次,充分具备快速发展空港经济区的条件。以白云机场为例,2016年,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5万吨,是珠三角机场群的领航者,更是广州空港经济区腾飞的强有力依托。历经十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广州,产业背景雄厚,将通过空港经济区,把流量经济打造为广州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当前,空港已然改变了经济社会形态,改变了区域的产业布局,由航空运输引发的临空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郭小碚认为,对于空港而言,未来应该有两大功能,一是综合枢纽站点,二是城市消费高地,空港所带来的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将为城市经济创造需求,特别是新兴产业。

  白云后发优势明显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白云机场的排名与现状并不对应,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广阔。

  的确如此。目前,白云国际机场已是我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已入驻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和70多家航空公司,开通国际航线136条,通达全球216个航点。与白云机场服务于全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地区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围绕白云机场建设的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对标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

  曹允春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个高速发展的国际机场一方面将引来顶级国际企业进驻,如荷兰史基浦机场,机场集团大楼是顶级500强微软欧洲总部所在地,那里还吸引了IBM、三星等企业进驻;另一方面,机场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与城市繁荣也是不可估量的,以阿姆斯特丹为例,一个机场就带来了29万人的工作岗位。他补充道,一个机场的创造,不单纯是一个枢纽的建设,而更加是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出口与交通连接,从而使区域与国家保持强盛,机场周边将会成为区域的核心,相信这个区域越来越可能成为热点区域,白云机场也不例外。

  C临空经济区将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

  曹允春认为,建设国际空港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化阶段的必然产物,临空经济成为当今世界解决全球区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突进和方式。从更浅显的层面理解,一座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将是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

  纵观白云机场周边的产业,不难发现已有“星星之火”聚集,航空核心产业基本形成,航空经济也初具规模。曹允春在实地走访白云区人和镇、太和镇、江高镇及广州民科园等地后认为,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临空经济集聚区集聚效应明显,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座城市,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就是机场。一个年6000万的旅客吞吐量、165万吨货物吞吐量的白云机场,其周边临空产业发展环境仍有较大空间的改善和提升。

  那么,白云应该如何“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呢?曹允春坦言,通过航载网络,航空把经济要素带到了机场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两大趋势促进了这个要素的流动,这里边就蕴含着无数的发展机遇。目前,临空经济已由产业、空港、城镇各自独立驱动的1.0时代,两两融合驱动的2.0时代演化至“产—港—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3.0时代。

  空港并不是空港一个领域,而是涵盖“港、产、城”三合一,通过三轮驱动来推进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这个2002年10月设立的空港经济区,目前产港城融合程度很高,这里不仅集聚高端的临空产业,同时还设立了教育、医疗、购物、健身养生中心等,形成了完善的临空经济集群。曹允春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也能走出一条广州特色的临空经济道路,使得临空经济真正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

                                                   (转自 2017年4月7日 白云时事)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