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2021年白云两会 > 代表委员热议

全面提升医教文卫水平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1-03-12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与省市高校、名校合作开办14所优质学校;新(扩)建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5间区属医院,优质床位总数翻倍;建成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25个,区国家档案馆等各类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十三五”期间,我区教育医疗实现跨越发展,文体事业日益繁荣。今年白云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十四五”期间如何巩固提升白云教育医疗水平、增强文化综合实力等话题展开了讨论,认为应全面提升我区医教文卫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近年来,我区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外来人口大区,白云教育涵盖了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在区人大代表、江村中学校长陈树鹏看来,白云致力于打造农村特色教育品牌,就应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从经费方面对乡村学校倾斜,加大师资力量培训,并依托教育集团内部联盟学校,实现校与校之间的深度交流、集群创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提升。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实施健康、阅读、数学三大育人工程。区人大代表、广园小学副校长黄桂娟表示,应该利用广园小学区域名校地位,通过名校工作室的带动,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确保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广园小学拥有市区级名师工作室11个,位列全区前茅,未来会充分运用名师力量,通过一个个项目去推动三大工程出成效。”黄桂娟建议,未来应该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和视频会议直播等形式,为白云对口帮扶地区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开展多种培训,将三大育人工程成效辐射到受援地区的学校,帮助提升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水平。

  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未来要持续扩充公共教育资源供给。区政协委员、广州耐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盛花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公司是一家新搬进民科园的科技企业,现有员工300多人,以‘90后’‘00后’为主,大多数开始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甚至是孩子上学的问题。但是在民科园内尚未有配套的学校,周边一公里内没有中学,不利于留住人才。”据相关部门透露,目前民科园已经规划配套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公办幼儿园有望今年建成。对此,陈盛花表示,希望规划的学校能加快建设,完善教育配套,让人才能安心在白云落户、工作,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区政协委员、区卫生健康局家庭发展与老龄健康科科长刘蕾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区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在社区中做好“一老一小”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在“一老”方面,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化服务方面不让老年人掉队,还要加大康养结合机构的建立,同时满足老人看病和养老的双重需求。在“一小”方面,主要是加大新生儿孕产保健服务,特别是孕期干预、产后科学喂养等。目前,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逐步开到群众家门口,从孕期保健、疫苗接种到婴幼儿健康保健等方面提供服务。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开展镇村一体化建设后,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底”的村卫生站变化显著。“以前村里的老人去大医院看病,一来一回耗时很长,而且药费还贵。”区人大代表、江高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邓婉文说,现在江高镇已经建成大石岗村、叶边村、南岗村中心卫生站以及双岗村卫生站,在方便村民就医的同时,也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接下来,应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一元钱看病”项目,推动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下沉卫生站,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在“一元钱看病”项目以外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有偿服务,让基层卫生站服务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服务村民。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化区属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4个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联体向紧密型方向发展。区人大代表、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副院长黄咏梅表示,作为东部医疗集团牵头单位,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将在南方医院的支持下,利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资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全面发展医院学科建设,纵深打造专病学科,特别是争取在短期内将白云脑血管病医院建设成为国家高级卒中示范中心重要组成部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不断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北村村有6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粤剧文化特色村,应充分挖掘和传承粤剧先贤兰桂的精神和故事,推动粤剧文化出新出彩。”区人大代表、龙归街北村村民徐国平表示,北村村作为粤剧先贤兰桂的故乡,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底蕴,目前有粤剧粤曲私伙局“北村艺社”、广东八和会馆粤剧“慎和堂”北村艺术演出交流联络处等文化据点。兰桂的旧居和练功房也保存完好,这么宝贵的粤剧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活化。要发扬和传承粤剧文化,除了要办好粤剧文化下乡等主题活动外,还要挖掘兰桂粤剧历史文化故事,充实村史馆和兰桂历史文化展览馆,将兰桂故居打造成全国第一个兰桂历史文化展览场地。同时,改善村居环境,结合村内保存完好的书院群落、农民书画文化等,进一步将粤剧文化发扬光大。

  谈及古建筑保护,区政协委员、区摄影家协会会长李枫感触颇深,其在近两年的拍摄过程中,目睹了很多文献记载的古建筑的消失。他建议,应增加古建筑保护财政资金投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而应该把它当成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最能体现文化的地方传统、群众创造和个性特色。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不断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启动“一镇街一文化体育公园”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在区政协委员、区文联主席张晓虎看来,农村文化活动较少,应该多开展竞技、书画等文体赛事,从村、街道到区层层开展,通过赛事凝聚村民,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区政协委员、龙归街党工委副书记汤伟球认为,目前各镇街较缺乏体育场馆,建议政府加大人财物投入,从规划用地、公建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推动全民文化工作落实。白云时事 统筹/江兴夏 执行/江兴夏 杨黛清 周亚君 陈淑娴

区政协委员参加分组讨论。谭札烽 摄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