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数字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等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其中,报告中提出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近年来白云区发展快变化大,尤其是营商环境的改善更是有目共睹,不过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久久为功,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
区政协委员、小翼航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岑玉婷表示,近年来,白云区发展提速,变化显著,尤其是营商环境的改善更是有目共睹。以往,需要多方跑腿沟通,政策不明朗、知晓率也低。如今,由政府主导,送政策和服务上门,拓展惠企政策体系,实施政策精准推送,为企业落户及发展注入了信心。“为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问题,白云区推出了不少惠企政策,比如统筹安排学位指标给民营企业,解除了高新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一个好的营商环境,给白云区引来了许多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改变了白云企业过去以传统贸易产业为主的面貌。”区政协委员、九元航空有限公司副总裁贺键建议,白云区要把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白云区在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法治化保障、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便利化水平上,还有进步空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仍需久久为功。
区政协委员、广州纳金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镓明表示,根据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白云区将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推动全面创新,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就需要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除了要做好城市“硬件”,也要打造好的“软件”环境,特别是落实好营商环境4.0改革。他认为,白云区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做好营商环境法规规章和政策解读工作,以市场主体和专业人士感受为导向,提高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政策和相关评估规则的获得感、知晓度、参与度。“对营商规则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发展才能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内联外通,持续完善交通路网建设
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营商环境趋于向好的表现。
“白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市场主体活跃,对外交通非常便利。尤其是今年白云大道通车以来,进一步完善了广州北部地区路网结构,对改善白云中北部交通有重要意义,但中心区域的路网规划仍然不够完善。”区人大代表、均禾街党工委书记郭惠华提出,随着白云综合城市中心这一目标定位逐步明晰,希望相关配套交通路网方面的规划尽快落地。通过织密道路交通网等形式,提升白云各功能片区、各镇街之间的交通通达性,打通断头路,加强重点拥堵路段整治,缓解重点路段通行难题,不断加强内联外通,提高白云速度。
为此,区人大代表、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技术研究院院长万欢提出了智慧交通的建议。他介绍,该公司自2019年起成立数字化技术研究院,并于次年成立智慧交通创新应用及研究中心以及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大力推进工程数字化和智慧交通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传统的勘察设计领域,我们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规划、交通部门提供工程数字化产品。例如今年4月运营的广州机场高速三元里收费站智慧通道项目,通过创新性地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监控系统与ETC收费系统打通,实现车辆全程跟踪、精准诱导和主动管控,收费站排队拥堵时间由原来的每天3.2小时基本降至为0小时,ETC车道通过率达到99.9%,社会反响热烈。”万欢认为,智慧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步伐,有利于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助力智慧交通新技术产业化、实用化。
改善生态,让优质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过去五年,白云生态环境变化有目共睹,青山碧水又逐渐重回白云人的生活。
“以前白云区辖内城中村环境与市中心差距很大,但这五年来变化非常大,即使是城中村的巷道也变得非常干净,黑臭的河涌也基本消除黑臭。”区政协委员、区信访局副局长、农工党白云区基层委员会主委谭丽琴表示,除了生态环境,白云的软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如平安白云建设成效显著。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从这几年的生态环境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区政协委员、石井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负责人魏翠颖说,她是土生土长的石井人,从小在石井河边长大,工作也是在石井,亲身经历了石井河水从清澈到黑臭,再到清澈的过程,“过去五年,经过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石井河真的消除黑臭了,现在河两岸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健身首选。”
不少委员表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是白云软环境提升的重要原因。委员们建议,未来五年,白云对生态环境的整治仍然不能放松,在产业规划上要结合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如105国道两侧产业规划可以以高端商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进行高标准建设,让产业和环境融合发展,让优质环境为白云经济发展助力。(白云时事 郑少敏 肖惠津 杨黛清)
在白云湖街石井街石门街代表团审议中,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发言。黄宇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