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推我区经济发展
金 燕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扶持、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五年来,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73家,增加到目前的108家(见图1),增长幅度达47.95%,高于广州市36.71%的增长幅度。截止2014年底,广州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62家,我区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5%,全市排名第4。
图 1 我区近五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二)分布情况
从技术领域分布看,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分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和新材料技术等4个领域(见表1),与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基本相同。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太和镇(31家)、钟落潭镇(22家)和江高镇(17家),这三个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家,占全区高企总数的64.81%,工业总产值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3.80%。
表 1 2014年白云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
技术领域 |
数量(家) |
占比(%) |
总 计 |
108 |
100 |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25 |
23.15 |
电子信息技术 |
23 |
21.30 |
生物与新医药 |
18 |
16.67 |
新材料技术 |
16 |
14.81 |
新能源及节能 |
11 |
10.19 |
高技术服务 |
11 |
10.19 |
资源环境技术 |
3 |
2.78 |
其他技术领域 |
1 |
0.91 |
(三)成长性
从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看,共有32家企业高于20%(其中17家超过50%),其中26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占比为81.25%。从企业税收年增长率看,共有31家高于20%(其中9家超过100%),其中19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占比为61.29%。
目前已有2家企业上市,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在德国上市,另有18家企业开始筹备上市事宜。
(四)创新投入与产出
1、企业R&D经费投入情况
广州市201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近3年每家的R&D经费为2026万元,平均每年每家为675.3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区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度R&D经费总计10.8亿元(其中非政府经费为10.54亿元),平均每家为1019万元,高于市平均水平。
2、企业专利情况
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全区上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专利722件,授权专利530件,分别占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18.13%和18.14%。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申请466件,占高企总申请量的64.54%,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企业共获授权373件,占高企总授权量的70.38%。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分别为97件、88件,占全区高企有效发明专利数的36.74%和33.33%。
近三年,我区企业共获中国专利奖3项,广东省专利奖2项,广州市专利奖10项,省、市专利技术实施类项目5项,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2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制定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57个(见图2),其中王老吉药业制定10个,白云化工制定8个。
图 2 白云区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数量
4、企业承担重点项目和获奖情况
2013年度,白云区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6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7项,获奖单位为企业的项目共12项,其中10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区内企业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其主承担单位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偏小
1、数量偏少。虽然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全市排名第4,但仅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5%。
2、规模偏小。我区高新技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年工业总产值2亿元以下的企业77家,占比71.30%,其中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31家,占比28.70%,行业内大型龙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
(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大。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4.34%,研发投入强度不算高,世界500强等大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我区高新技术企业与此相距甚远。
2、设立独立研究机构的不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4家,仅占全区高企数量的22.9% ,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也只有3家。
3、作为创新能力标杆指标的发明专利数量少。上年度我区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前10名的企业中,只有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的企业中,只有2家为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广州市201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报告,全市高企平均每家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1件,我区高企平均每家获得授权专利5件,大幅低于市平均水平。仅有49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的发明专利,其他均为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其中拥有授权欧美日专利数量为零。
(三)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低
1、高新技术企业所属技术领域分散。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技术领域为电子信息领域,高企数占全市总数的45.91%,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技术领域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但也仅占全区高企数的23.15%,集聚度较低。
2、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差距悬殊,截至2014年,太和、江高和钟落潭三个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0家,占全区的64.81%;三元里街等8个街道只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受限。我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扶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等要素制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一些企业迁往其他地区发展。
2、孵化器毕业企业难留。我区现有至德科技企业孵化器、嘉溢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联炬科技企业孵化器等3家国家级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242家,总量不少,由于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不少企业毕业后到区外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措施
根据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1、落实高企扶持政策。切实落实上级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结合《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大项目、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化手段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创新作用。
2、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鼓励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上级科技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切实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加大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投入,推动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质专利技术项目转化,不断提高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围绕我区重点培育的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产业等领域,切实落实《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展白云区科学技术奖励评选;引进培育广州市“领军人才”和“珠江新星”等荣誉的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创业环境,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发展。
4、加强高企跟踪服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年报制度。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组织各类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等途径,开展政企互动服务,延伸服务范围,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集聚、服务、转化”三大功能,借助专利代理、技术评估、质押融资、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为我区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价值评估、质押融资、专利咨询、专利托管、维权援助等服务,实现知识产权商业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达标认定辅导工作。
5、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引导和支持通讯运营商加大资源投入,加快3G网络的无线速度升级和4G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现代医疗服务、现代物流技术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伐。
(二)培育有潜力的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1、加强对潜力企业的培训和指导。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宣讲、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申报辅导、科技政策培训和电子商务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宣传各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强企业对政策解读,提高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引进专利代理机构,通过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挖掘现有产品、技术、工艺中的专利点,帮助企业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形式从外部引入核心技术,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条件,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对全区基本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进行摸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备选数据库,确定重点培育对象上门服务,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以孵化器促高企集聚发展。设立区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2-3个高水平科技孵化器,强化项目引进、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储备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为毕业企业和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3、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依托广州民营科技园,加速推进科研机构集聚区建设。以健康产业城建设为契机,加速同和生物医药专业镇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以广州光谷建设为契机,发挥广州彩熠灯光有限公司等广州首批光产业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促进我区传统光产业领域企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4、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大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白云区电子商务协会、广东省电商促进会等的作用,培育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凭借三元里皮具商圈、沙太路沿线物流园区等传统市场的集聚效应,打造皮具、物流、汽配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三)不断营造科技创新优良环境
1、创新科技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出台实施创新驱动政策措施,修改完善白云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实施R&D经费倍增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工作。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为核心,加大力度做好科技招商工作,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辐射范围广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财政资金的组织、引导、放大、增信和风险分担的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各种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企业的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以粤科金融集团在民营科技园建设“科技金融产业园”的契机,吸引一批科技企业入驻白云区,同时通过提供投、融、担、贷等科技金融服务,解决企业缺乏研发资金的困境,从而撬动我区R&D经费投入的提升。
4、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镇之间联动机制,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针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区直部门联席挂钩机制,深入企业调研,找准问题,一事一议,联合有关部门积极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用水、用电、用地等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