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改善,产业要升级”,这成为了白云破解城市产业布局与空间拓展难题的“钥匙”,正在打开白云新一轮发展的大门。
白云发展的路径已然清晰,目标就是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随着政府积极主动的作为,以及区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去未能充分释放的潜力和红利,正逐步释放出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使得白云区成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具发展想象力的区域。(白云时事 刘喜冰)
规划引领为引凤筑好巢
今年,我区提出的“1358”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确定了“东南西北中”的空间布局,并极具前瞻性地规划了八大价值产业园区。从得到广州市支持谋划轨道交通大产业,撬动规模上千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与华为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在白云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我区近期一连串紧凑而有序的发展节奏,无疑踩对了步点。这一切,正说明我区以规划为引领,谋划的八大价值产业园区,已成为吸引各领域“金凤凰”的“梧桐林”。
专家表示,价值创新园区实际上是迎合了产业园区4.0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4.0的产业综合体阶段,具备高势能优势的现代科技新城成为产业园区运营的核心模式,4.0阶段的产业园区是以产城融合式的生态链综合体形式出现的。
眼下,我区谋划中的八个产业园区,正是以“系统规划、一次性收储、全面建设”为理念,瞄准“IAB”等“广州制造2025”重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在过去,观念与思维上的局限,使白云的生态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利用于产业发展,如今的产业发展要素不仅仅是土地,而是更为强调生产生态生活的结合。”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道。通过价值园区,使白云的发展优势转为资源要素而聚集起来,此举将大大利于我区的土地资源充分释放,激活土地发展潜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同时,价值创新园区的落地所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产业,更是整个区域的全面改造,进而引发区域人口结构的升级。
顶层设计专业化招大商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能够引来像华为这样的“金凤凰”,光靠实力还不够,还需要主动走出去“寻凤”“追凤”。今年以来,我区着眼顶层设计,坚持招大商、引大资。5月,区投资促进办(区空港办)成立,全面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和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是我区加强招商引资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落实市委提出的“产业要升级”中心工作的实际举措,对全区产业集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区投资促进项目共189宗,其中在建项目61宗、在谈项目128宗,预计总投资额约2652.9亿元。所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营收)将达到2836.7亿元,预计年纳税143.3亿元。
记者了解到,区投资促进办现已梳理出我区招商引资资源库,以土地和物业为主,分为产业片区、储备地块、三旧改造、留用地、楼宇等其他项目,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重要保障。区委书记赵军明、区长苏小澎还多次带队到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靶向招商,现已促成华为大数据中心等重大投资项目落户白云,引领白云产业走向信息化。
区投资促进办主任严明昆表示,接下来,该办将重点推进信息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发展。以我区与华为签订战略协议为契机,精准对接,发挥华为公司云计算龙头企业带动和聚集效应优势,从载体打造、产业策划、平台搭建等方面编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构建和打造集科研投入、运营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三位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关联产业集群。此外,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成立为契机,与广州地铁集团、广州铁投集团等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并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合力引进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在白云区落地。
在招大商、引大资方面,区投资促进办整合各镇街、平台资源,设立在谈项目推进时间表,推进招商项目快速实施。同时,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现有优质资源,着力打造投资促进平台和招商载体资源库,实现项目与资源精准对接,以期通过更精准的招商服务招来更多“金凤凰”。
未雨绸缪为发展储备用地
“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在白云布局大的产业,对于白云的发展,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白云发展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近期大大小小的场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推介起白云的发展优势和后劲。目前看来,我区拥有非常可观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也自不必提,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大交通体系,更是彰显出我区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我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潜力在广州中心六区中无出其右。记者从区土发中心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区提前谋划95宗30430亩土地储备工作,预计可出让商业用地1487亩,住宅用地2220亩,工业用地3852亩,将有效保障产业用地发展需求,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2017年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所发布的18宗白云用地,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广州中心城区用地空间逐步饱和的背景下,我区成为了寸土寸金的地方。今年重点推介的这18宗经营性建设用地,将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保障。其中,白云新城就占了6个席位。当前,白云新城的高端集聚态势也已出现,一批企业总部及文化设施已入驻,成为我区总部经济和税源经济的重要据点。区土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有关工作。
支持双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今年年初,我区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全市已然掀起的双创浪潮中,白云也顺势而上,在“十三五”规划中定下目标,指向围绕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立足钟落潭职教园区、辖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资源,创建区域创新枢纽。
涌动着创新热潮的广州民营科技园,成为了我区的创新高地,其自成一体的创新生态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丰沃土壤,欧派家居、白云电器等民营巨头担当起创新领头羊的角色。以其为标杆,还有越来越多的双创中小企业在白云崛起。沿着机场路“创业大街”,汇·创意、228创意园、国际单位、中海联8立方等近10个园区,以优良的办公环境,较低的创业成本,吸引了众多创新、创业型企业集聚。
为激励创新,我区提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对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经费扶持。日前,区科工商信局对外公示《关于2016年白云区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杰出产业人才专家评审结果》,4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名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5名杰出产业人才等11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按照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及奖励制度,获得相应的奖金奖励及补贴。
获评我区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的黎勇坚说,白云区集聚创新创业生态基础,在行业协会与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支持下,必将带动更多创新创业落地开花。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看来,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面积大,科研基础较好,是天然的创新创业孵化器。“曾是郊区的天河,如今也发展成为广州中心城区的‘老大哥’,假以时日,白云区也将能像天河等城区一样,靠科技创新走向更好的明天。”
暖企行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在《人民日报》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白云区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
随着我区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到白云来投资兴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区新增商事主体31685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52%;注册资金总额294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51%。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预计已经超过30万大关。
企业是鱼,哪里有水就往哪里游。优越良好的生态禀赋、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功能完善的产业布局、贴心到位的针对性服务,这都让区域内的企业如鱼得水,发展壮大。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优质企业在白云“开花结果”,我区在总部企业落户、融资上市、产业转型升级、人才保障等方面,频发多个利好“红包”,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区域投资兴业的活力。
对标广州市颁发的“民营经济20条”,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区正在聚焦共性、突出集成创新、注重落地落实等方面,为区内企业量身定制相关配套文件及措施,积极破解其在增资扩产、融资服务、用工用人、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难题。同时,为吸引更多总部企业到白云来,凡是总部企业从落户、经营到上市皆有奖励。
目前,我区已建立起民营企业信息库,搭建沟通桥梁,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电、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减负松绑、优服务来为区域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期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例,我区通过举办现场招聘、校园招聘等专场招聘会,为用工需求企业和各类求职人才搭建对接平台;结合区内高校教育资源及企业需求,实施“订单式”“定向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企业用工需求;每年还为重点企业进城务工人员落实人才引进后的落户、子女教育安排、杰出人才奖励等工作。
留住和服务好区域的高层次人才,也是我区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近期,我区建立区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明确每位区领导负责联系服务一名高层次人才,通过邀请面谈、上门座谈、咨询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为人才充分发挥智力引领和支撑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