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6个区级职能部门进驻到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22个镇街全部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
逐步建立完善区、镇街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综合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开设“绿色通道”和“万能专柜”、开启“跨城通办”区域协作、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近年来,我区一直围绕“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做文章,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力打造高效阳光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26个部门进驻政务中心,可受理事项565项
为努力解决企业、群众跑多门、往返跑的情况,近年来,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区、镇街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区政务办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目前已有26个区级职能部门进驻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受理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达565项,2017年1-8月月度报表统计显示,业务量平均数为3.25万件。如今,全区22个镇街已全部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业务量大的35项个人事项已由审批部门委托、授权镇街直接为群众办理。我区还先后印发了《广州市白云区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指引》《广州市白云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等文件,统一区、镇街所有窗口单位的服务规范,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
还按照“试点先行,边推边改”的工作思路,我区加快推进“综合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以打破以往按审批职能部门划分窗口的传统做法。2015年9月,区政务办首先统筹区市场监管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市标准化院的业务,实现综合受理,随后又将原经贸局、交通局(现区科工商信局)的业务进行了统筹,实现了企业开办服务区的综合受理,目前共有175个事项纳入集成政务服务,实行综合受理后,窗口从原来的35个缩减至25个。
在“小综合受理”试点成功后,今年3月,参照市政务办3.0版本的标准化受理清单,我区以区科工商信局的“道路货物运输许可”事项为参照基础,通过多次的沟通协调、反复完善、窗口实践验证,形成综合受理清单的参照模板。目前,区政务办已收到26个单位提交的760份受理清单,10月底将完成审核校改工作。此外,该办还将全面完成综合受理前期工作,综合受理窗口服务队伍11月底将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服务系统10月底完成升级改造,政务大厅按综合受理要求的改造装修,10月底完成,后台审批人员年底入驻等工作。
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近万次,一站式服务减少办理时间
按照“提速办理、特事特办、超时问责、疑难会商”的原则,一直以来,区政务办为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广州市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等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提供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并不断总结经验,于去年年初修订服务内容,放宽准入条件。目前已纳入“绿色通道”服务的企业有3224家。近5年来,我区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9752次(含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146次,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20次),为36家企业提供38宗代办服务,“万能专柜”为企业及群众提供咨询7550次。
开启“跨城通办”区域协作也是我区政务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近年来,我区与南海区搭建互联互通桥梁渠道,不断夯实两地合作基础。建设“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突破政务服务行政区域和办事时间限制,目前,市民在异地可凭身份证,到社区的智慧政务自助终端机办理社保参保证明打印、个税清单打印、公积金证明打印等超过30种业务。我区还与南海区确定了第一批可以通过实体窗口办理的“跨城通办”事项4项,主要涉及市场监管(注册登记)事项。
今年6月,我区“一站式”办理守法经营证明工作机制正式启动,通过委托 联合办理,实现“一窗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多证同发”办理模式。企业办理守法经营证明由原来向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申请材料,变为只需到1个综合受理窗口提供1套申请材料即可办理,各审批部门原则上能当天办理的当天完成,办理时间超过5个工作日的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各部门所需其它材料属于核查内容的自行协调核验,无需企业另行提供等。该工作机制启动后,企业办理守法经营证明时间仅为原办理时间的三分之一。接下来,我区将以点带面,把“一站式”服务机制创新理念移植到其他证照手续上,不断优创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优质贴心服务。
区政务办主任姚瑶表示,政务服务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紧紧围绕企业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式、新办法,力争创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白云时事讯(党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