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州擎起临空经济的大旗,实际上也吹响了“北上”的号角。
从白云新城向空港中央商务区延伸的发展之轴跳动起强劲脉搏,火车飞驰而去的轰鸣声与铁翼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共同谱写新时代空铁融合的交响曲,由白云机场所辐射的白云区的土地上,崛起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基地、现代物流仓储、高端商务写字楼,展示着这里的勃勃生机。
临空经济之于白云区,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之处在于,白云早已将之视为发展的重要引擎,常年关注研究;陌生之处则在于它往往复杂多变,产业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博大,更常常随着时代转变。欲掌握其规律已是着实不易,想推动其壮大更是需竭尽全力。
这既是新时代交给白云的黄金机遇,也是一道深刻命题。白云如何进一步把握机遇、借势而上,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大势:临空经济将成新增长极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想要稳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动力源,广州瞄准了临空经济。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在广州的视野中,立足北部,依托白云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加快打造北部新增长极,是发挥广州未来发展优势、提升巩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动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举措。
而大背景则是预计到2025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广州国际港发到运量达1800万吨,广州北站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广州北部三大交通枢纽的发展未来可期。
广州空港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未来15年更将全力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白云机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机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加快提升广州与全球城市的连通度、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一极。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在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优化全市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在北部重点打造‘广州空港城’,建设广州北部综合门户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港,增强集聚和辐射力度,建设成为大湾区城市群中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支撑广州建设大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
广州还在围绕空港搭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的轨道交通圈,逐步实现从广州空港至泛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全程“轨道化”。
毫无疑问,广州的临空经济正在走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机遇:临空商务轴贯穿白云
《广州临空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贯通新老白云国际机场的南北带状走廊,串联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中区)、空港中央商务区、白云新城片区等形成临空商务轴。
作为机场通往广州主城区的门户,白云区在轴线中的意义不言而喻。而这条轴线穿过的白云新城、广州设计之都、嘉禾望岗、民科园,同样是白云区一直以来重点打造的发展中轴。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建设,临空商务轴上的白云新城已极具规模,广州设计之都初见气象,嘉禾望岗也是筹谋已久。与此同时,位于均禾街的白云城市中心站正在加速建设,包括正在施工的地铁十八号、二十二号线,以及规划中的地铁三十四、三十九号线,四线交会,注定均禾将成为这条轴线上的下一个掘金地。
足以为借鉴的是北京望京的崛起。1993年首都机场高速通车,随后地区公交发展迅速,让原本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望京区域慢慢发展为“国门商务区”。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配套设施建设的T3航站楼开通,更是带动了北京CBD到首都机场沿线中间站望京地区商务功能的爆发式增长。
位于白云辖内的空港中央商务区,将成为广州投入的重点,但空间的限制使其不可能囊括所有,空港的优势与资源势必会通过发达的交通网向外延伸,这正是白云区的机会所在。可以预见,只要广州持续在临空经济上加大投入,待到全国最大的单体航站楼——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建成开通,一条由市、区精心打造、建设完备的临空商务轴,将迎来必然的“爆发”。
核心:空铁融合定鼎未来
空铁融合,被认为是广州临空经济发展中真正的主旋律。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关于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调研报告》指出,广州空港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以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推动临空经济与铁路经济融合发展, 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辐射。
上述报告亦举例指出,世界级空港多已实现空铁联动, 如东京羽田机场依托发达的空铁联运网络, 带动经济增长超4000亿元人民币、带动就业80万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以铁路串联空港和首都首尔, 建设仁川自由经济区, 打造功能完善的航空都市区。
推动空铁联动,白云机场显然具备优质的条件,特别是广州国际港、广州北站均在其15公里范围内。对于白云区来说,广州国际港与白云机场的联动尤其重要。
广州国际港不仅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综合铁路枢纽,也是广东省打造国际货运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及口岸建设的重点项目。它的建成,正彻底改变广州依靠老式货运站场、铁路枢纽运能小、市场竞争力低的旧貌。
正是在白云机场与广州国际港两个支点的支撑下,白云区的现代物流产业蓬勃兴起:南航货运板块持续投资白云,多家大型物流服务商相继入驻广州国际港,石湖供应链创新产业园正在加速集聚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这也令更多人期待着空铁融合能够带来更惊人的变化。白云区要打造千亿级航空运输与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广州也将航空物流产业视为四大航空核心产业之一,要实现这两大目标,白云机场能否与广州国际港形成高效的货运联动将至关重要。
布局:围绕机场集聚高端产业
此前发布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交通规划(修编)》提出,围绕机场建设7条一级货运通道和11条二级货运通道。在未来,这一目标实现之后,白云机场的货运来往将畅通无阻。
而如何搭建广州国际港的集疏体系,或是白云区更应重视的问题。实现广州国际港与白云机场快速连接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强化国际港与民科园“一核三园”的货运互通,比如将黄金围大道北延神山, 高质量建设白云四线、 白云五线等东西向道路。
其背后的逻辑是,在世界级机场的强力辐射下,在机场核心圈的外围,将聚集依赖机场的便捷而获得更好发展环境的现代产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越是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靠近机场布局的获利越多。如今随着产品越来越高精尖化,技术不断升级,芯片生产、医药研发、精密仪器制造等产业形态更倾向于选址机场附近。譬如洛杉矶机场北侧就是被誉为全美第三大创新区域的硅滩,其瞄准人工智能、移动通讯、无人驾驶等尖端科技,汇集了大批高科技制造企业与独角兽企业。
《广州临空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即提出,在白云机场周边5公里-20公里的范围内,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物流仓储等产业。
这些产业,显然正在当下的民科园“一核三园”范围内加速集聚。今年以来,民科园“一核三园”已出让7宗产业用地,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领跑全区。
有白云区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因此认为,白云区发展临空经济不必局限于航空制造业或航空物流,更应将眼光扩大于那些依赖空港客货运便利性的高端现代产业,以此更能发挥白云区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以及更加靠近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
根据发展规律,临空经济通常难以一蹴而就,所以从长远来看,应着眼长期布局。考虑到白云机场周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白云区在围绕机场发展高端产业时,在土地储备开发上甚至可适当留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