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白云区民营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反响。企业家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让他们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深切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红利与历史使命,坚定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报国理想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将着力抢抓机遇,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云霞:
破解“卡脖子”难题,加快培育激光及等离子体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民营企业,这次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报国理想的信心和决心。”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云霞表示。
2020年,白云区携手北京大学共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以破解国产高端装备及工艺“卡脖子”难题为目标,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凝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力量,加快培育激光及等离子体产业。四年多来,该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结合广州产学研发展优势,在各级政府全面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高端激光及等离子体产业集群建设,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孵化、产业基金、产业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我们与中信证券旗下的中证城市发展管理公司合力打造的广东激光等离子体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竣工,未来将依托该产业园,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同时,我们正围绕激光等离子体产业链,按照短、中、长期规划,积极引入硬科技企业,以发挥其产业带动和技术引领作用。”陈云霞介绍,该研究院还专注于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孵化和推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如精密抛光加工、等离子体镀膜、飞秒激光无标记影像、激光电子加速放疗、离子注入机等,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合作阶段,能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
“未来,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将依托新的产业载体,围绕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促进与医学、工业、电子以及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陈云霞表示。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蔡琳琳:
推动技术创新,致力成为最具竞争力企业
“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和支持力度,让我们深感振奋、倍受鼓舞。座谈会上强调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对我们尤为重要,作为一家专注于商用车零部件及智慧交通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尤其是在车联网技术方面寻求突破,为市场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内车载电气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蔡琳琳表示。
据了解,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智慧交通领域多年,是国内多家客车厂、商用车厂商的标配服务商,产品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主要一二线城市,并远销东南亚、北美、欧洲等30多个海外国家或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坚持技术驱动,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8%,建立了近300人的研发团队,并积极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蔡琳琳说。
蔡琳琳介绍,通达电气的传统优势在于对商用车零部件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可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单纯依赖传统优势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因此,通达电气在坚守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智能网联、移动医疗+AI、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氢燃料专用车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发展。
“期待政府能对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给予专项资助或税收减免。当前,白云区正在构建‘6+6+X’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期待参与其中,形成与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有效对接。”蔡琳琳说。
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钟蕾芳:
专注氢能技术项目孵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让民营企业家安心办企业、放心搞经营,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红利与历史使命。”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钟蕾芳表示。
钟蕾芳说,作为湾区氢能产业先行者,该公司从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捕捉到三个关键信号,一是政策导向精准性升级,座谈会提出“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直接回应氢能装备政府采购倾向性、加氢站审批多头管理等行业痛点;二是创新要素保障系统化,座谈会提出“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与“实施重点领域人才专项”,为突破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精密加工等“卡脖子”技术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绿色发展动能增强,座谈会提出“制定‘双碳’目标下民营企业行动指南”,与氢能企业正在推进的“百站,千程/城/乘,万车”项目形成战略共振。
据了解,云韬氢能作为白云区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利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纵向规模优势,横向开拓发展渠道,应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公司成立了研究院,专注于孵化氢能相关技术项目,涵盖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氢能船舶、氢能无人机、制加储运氢技术及掺氢应用技术等领域。这些孵化项目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钟蕾芳介绍,目前该公司有近10项发明专利成功应用于实际产品中,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实际运行的故障率,转化金额达1.6亿元;百台级氢燃料电池重卡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20万公里,2024年上牌数及装机功率均位居全省首位;白云区加氢站运营率超90%,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白云区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公司全方位保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规划和指引,为氢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期待白云区在氢能人才引进和氢能产业招商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钟蕾芳说。
广州六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浩然:
加强自主创新,以高水平消防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这让我们深感振奋,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广州六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浩然坚信,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与引领下,消防行业同样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消防企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陈浩然介绍,六瑞消防在智慧消防、消防大数据、灭火新材料等领域一直持续投入,已经从传统的消防向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变。为了更好地推动消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公司正在组建一家非营利性研究院,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研究,为“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目前我们重点在应急救援装备、灭火新材料等方面发力,其中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包括多功能灭火系统、消防水球发生器、水上救援机器人等,这些装备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消防、森林消防等领域的紧急救援现场。”陈浩然说,智慧消防也是六瑞消防的一项重要业务,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消防监管平台,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综合计算下,对危险用火、用电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管理和监控,及时准确识别火情。
陈浩然表示,接下来,六瑞消防计划启动智能化工厂建设,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相应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以高水平消防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白云时事 周亚君
位于民科园核心区的广东激光等离子体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首栋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谭札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