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获批的《广州市白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我区明确提出,以“山水智慧城区”作为三大发展定位之一。由此表明,面向2035,我区将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擦亮生态底色,塑造依山傍水、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区,书写“东山西水”高品质中心城区新篇章。
山水为基:精雕生态空间格局
我区总体呈现“东山西水”大山水格局,白云山、帽峰山、白云湖、南湖、珠江西航道、流溪河“两山两湖一江一河”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可为白云新气象增光添彩。
在我区东部,白云山-六片山-帽峰山延绵纵贯,挺起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脊梁;在我区西部,流溪河、白坭河、珠江水系流淌千年,串起一条中心城区的滨水活力轴。优越的自然本底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根据《规划》,我区将在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空间格局基础上,从自身生态系统价值评估、通风降温、生物迁徙、海绵城市、景观游憩功能等多维度分析,主动构建“一片多廊、五核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在该生态空间格局中,我区重点强化“云山珠水”的联通,将“珠江西航道—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白云山”城市通廊纳入生态廊道,塑造山水智慧城区。根据功能与等级的不同,形成连通山水、贯穿城区、功能复合的“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游憩、过滤污染物、调节雨洪等生态服务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引领下,我区编制全市首个区级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生态领域传导体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城市建设各板块,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望山见水:重塑通透景观视廊
我区在生态建设中注重特色风貌的营造,力求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格局,推动“坐拥云山珠水”向“实现山水融城”发展。
根据《规划》,我区将结合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塑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景观视廊,构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帽峰山、白海面湿地—凤凰山、白云湖—白云山、珠江西航道—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白云山、火炉山—白云山等山、城、水视线廊道,确保主要山脉水系、都市地标、城市轴线等视觉感知的通透性,以景观廊道理顺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寻求空间新秩序。
一方面,我区将强化山体周边风貌管控,实现自然景观共享,满足多元使用需求。《规划》提出,白云山与周边重要山体、地标建筑群之间宜预留视线通廊,重要地标区域由山到城形成前低后高的空间秩序。保护东侧自北向南的脊梁架构和山体态势,预留更多的公共通山廊道,鼓励塑造更开放的公共界面。凸显森林生态文化,提升进山游山体验,打造全民可参与、可享受的公共空间。
另一方面,我区将依托树形水网,串湖成链,打造魅力公共水岸。《规划》提出,在满足防洪、生态保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碧带建设,整合珠江西航道、石井河等沿线各类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城市功能要素,适当植入公共空间与城市休闲功能,提升滨水空间活力,建设高质量滨水发展带。
景城共荣:打造广州中央绿带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区将突出绿美白云生态引领,建设全市高质量生态价值区,将省、市“环两山”示范区的理念延伸至广州城区,打造广州中央绿带。
在《规划》中,我区计划高水平推进环“白云山-帽峰山”生态建设,优先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3万亩森林质量;完善基础设施,贯通白云山至帽峰山的慢行体系,打造连通白云山至帽峰山的广州绿脊;发挥山边优势效应,盘活环山地区存量资源,推动周边地区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形成环山高质量发展带,实现景城共荣。
在我区,松园宾馆、国际会堂等重要国际交往设施依山而建,已成为广州增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和广州对外展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的靓丽名片。同时,我区辖内山边人口高度集聚,使得环“白云山-帽峰山”的生态产品、旅游产品、休闲产品效益不断放大。
在此背景下,我区将通过持续推进白云山、帽峰湾、南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云溪湾、巴江河、流溪河等美丽乡村群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山水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将以山内畅联提质、山外街区营造,不断培育国际交往、会展文化、高端会议、旅游康养、体育健身、研学服务、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功能,打造广州城央美丽样板。
我区还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相融合,并把重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区将结合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灾害防治等工作,大力开展106国道、石井河、帽峰山沿线及周边品质提升行动。
此外,我区将结合“云山珠水”的天然优势,构建独立舒适的步行网络,有效串联白云新城、白云城市中心等功能组团;配合全市完善非机动车道策略,打造安全、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规划年内,整体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不低于80%。白云时事讯(陈亮嘉 白云规资宣 市城规院)
我区将结合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塑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景观视廊。图为白云湖。(资料图片)李程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