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广,地块及周边用地建设低效,企业小而散,这是我区很多旧厂房的特点。
去年,我区制定了《白云区旧厂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正式拉开旧厂房改造大幕。按照计划,我区三年内推进40个旧厂房改造项目,约占广州市的11%,释放不低于205公顷的存量用地资源。通过旧厂改造与产业导入能力提升同步,使得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带动区内更多旧厂房启动城市更新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更新改造,目前已有多宗项目完成阶段性任务。这些旧厂房及其周边正迎来新生。
多宗旧厂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低矮的厂房、宿舍区,破烂的道路,这是位于均禾街罗岗村的广东煤炭地质局嘉禾基地旧厂房(以下简称“嘉禾基地”)原本的样子。经过改造,如今这里的旧厂房已夷为平地,只有部分宿舍区还有人居住,但不久后也将清拆。早日住进回迁房,是职工最大的期待。
广东煤炭地质局相关负责人姬静介绍,嘉禾基地厂区地块面积11000多平方米,但建筑面积仅2900多平方米,建筑多为低层仓库,质量较差且均已闲置。通过自主改造后,这里的商务设施用地面积虽仅为6000平方米,但建筑面积将达到3万平方米。
改造后的嘉禾基地,将以发展总部办公和科技研发功能为主,除了承担新区域公司的总部办公及具体业务板块,还将引入上下游产业,形成以其新区域公司为龙头的“大地质”产业集聚,并结合建筑裙楼配建少量的商业设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姬静介绍,该项目建成后,预计至2022年,新区域公司将实现年经营收入30亿元,创造税收1.7亿元,并形成地质资源、生态和环境工程的人才集聚,实现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等多元目标。“我们很期待通过改造,让这块土地重获新生。”
这只是我区旧厂房改造的一个代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片区科负责人赵敏介绍,结合《三年计划》,我区补充制定了《白云区旧厂改造行动2019年工作实施方案》,并取得了成效。
按照计划,我区三年内将推进40个旧厂房项目,约占广州市旧厂改造项目的11%,释放不低于205公顷的存量用地资源,力争三年内完成改造项目10个(用地面积51公顷),实施改造项目16个(用地面积98公顷),完成收储项目14个(用地面积56公顷),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区内更多旧厂启动城市更新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我区已有多宗旧厂改造项目完成阶段性任务。其中,完成改造类项目任务5宗,完成率100%;启动实施改造类任务3宗,完成率100%;完成项目出让类任务1宗,完成率100%;开展前期工作阶段项目31宗,正在有序推进中。中国雪柜实业有限公司旧厂、珠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红云涂料厂等5宗项目已完成改造。
不仅如此,结合广州市城市更新社会投资项目表,去年我区旧厂房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截至去年12月已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的111%。
旧厂改造与产业导入能力提升同步
去年,我区在旧厂改造方面,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土地整备,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断加强产业策划和产业导入能力,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优先保障产业用地,促进区域产业转型、集聚发展。
其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会同镇街、部门,共谋划整理土地282公顷,涉及拆除建筑物295万平方米,为产业引入提供了优质载体,重点用于推动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成片连片改造提升项目。
广州设计之都项目就是我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集聚发展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打出“土地储备+旧厂房改造+旧村庄微改造+留用地开发+拆违治乱”组合拳,目前其核心区全部完成征拆,总投资17.5亿元的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开工。依据规划,未来三年,设计总部、设计大厦等建筑将崛起,办公场所除了一座超甲级写字楼、两座准甲级写字楼,还有7栋独栋办公楼。
为加快改造步伐,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建立了城市更新事项标准化综合受理制度,将更新项目现状调查及测绘工作申请、项目方案审核等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改造主体按入案清单要求准备好材料后,可直接在大厅规定窗口办理各类事宜。同时,制定并完善《白云区国有旧厂房改造流程图》等,指导权属单位有序开展改造工作。
“今年我区将继续优化流程,采取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区内联动的方式,加快推进旧厂房改造项目。”赵敏介绍,今年,我区调整制定了《白云区旧厂改造2020年工作实施方案》,由于中国雪柜实业有限公司旧厂等5宗旧厂改造项目已竣工验收,实施方案项目数量由去年的40宗调整为今年的35宗,预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额57亿元。
截至目前,35宗项目中,2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逐步验收中;4宗项目用地已启动清拆工作,正在建设中;2宗项目用地正在规划报建中;1宗项目用地已出让,1宗项目用地正在挂牌中;其余25宗正在开展补偿协商、控规调整、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中。
连片规划产值增长和环境改善同步
“今年,我区将继续谋划成片连片改造,力促产业有升级、环境有改善。”赵敏表示,我区将通过推动成片连片更新改造,破解片区内土地低效利用困局,引导产业向高端化、高产值发展,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改善城市环境和重点地区景观风貌,构筑白云城市特色形象。
和龙科技创新谷就是我区连片升级改造的代表之一,林安物流新型产业用地位于和龙科技创新谷启动区内,该地块也是广州市首批新型产业用地。
据介绍,为推动和龙科技创新谷建设,打造 “物流+ 物联网+产业+ 金融+ 电商”的智慧物流创新谷,引导建立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业集群产业体系,林安物流地块积极申请纳入广州市第一批新型产业用地选址方案,并成功入选。
林安物流集团资源拓展部总监许梦妮介绍,该项目地块用地面积5.1公顷,地块及周边现状建设为物流仓储功能,用地建设低效、企业小而散。拟通过自主改造后,地块总建筑量达15.3万-25.5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建设创客孵化中心、互联网研发等智慧产业孵化基地、物流人工智能中心、新能源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物流总部经济中心、设计中心等。该项目还将通过产业多功能办公、产业创新服务、产业全能配套、产业人才社区四大维度促进产城融合,以“智能产业园区+智慧未来社区”的新定位,助力广州出新出彩。
除了上述项目,今年我区还将以成片连片改造的方式,深化广州西岸片区、同和同宝路片区、白云站周边片区(祥岗片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策划方案及前期研究。
“按照市的要求,旧厂改造要确保在产业转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赵敏介绍,今年我区更新改造项目拟先行提交区产业例会审议其产业导入专章,待审议通过后,再行逐级审批改造实施方案。同时,参照产业用地公开出让后签订产业监管协议的监管模式,在项目更新改造方案批复后,与改造主体签订产业监管协议,约定项目的准入条件、投资强度、产出效率等内容。目前,实施细则已经区规划资源工作例会审议通过,报至区政府审定。今年,我区还将不断建立健全项目批后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监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我区已批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全面监管。目前正与公开程序选择第三方合作机构。白云时事 杨黛清 张珊珊
广州设计之都项目地块上的低效旧厂房已拆除,目前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资料图片)陈淑娴 摄
嘉禾基地改造项目效果图。杨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