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我区镇街改革规定动作项目持续推进

深化改革不停步 释放红利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0-10-20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将改革进行到底,白云发出最强音。今年以来,各镇街按照区委改革工作安排,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15个镇街改革规定动作项目,狠啃硬骨头,勇闯急流险滩,不断把基层的改革积极性提起来,增强全区改革工作合力,推动实现全区改革“一盘棋”,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惠及群众。

  经济发展

  开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局面

  于镇街而言,深化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区全面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探索完善村集体建设用地产业导入模式,募集村社集体沉淀资金,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拆壁垒、破坚冰、补齐短板弱项,深化改革,激发镇街发展的新活力。

  喜人的是,9月25日,广州市白云区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乡村振兴基金”)第一笔投资款顺利到位,首笔资金2.01亿元。我区通过募集村社集体闲置资金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服务区内重大项目建设的创新举措,勇开广东乃至全国基金行业的先河。

  “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不是简单的基金创新,而是基于支持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有效平衡解决村社集体闲置资金长期以来存在的投资难题的迫切需要,是区投融资模式的重大探索。”白云金控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我区,这样解痛点、疏堵点的案例还有不少。今年以来,各镇街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做好各项规定动作。具体方面,各镇街完成了村社沉淀资金的全面摸查工作,并积极鼓励和引导村社参与沉淀资金的募集工作,指导村社加快启动资金使用“四议两公开一报告”民主决策程序,推进资金募集。目前,全区共计17亿元村社沉淀资金已进入或完成民主决策程序,为区内产业平台载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和渠道。其中,黄石街辖内四个村全部走完投资决策流程,高效并超额完成了募资任务,完成率达282%,其中江夏村拟投资3亿元,为目前单个村社拟投资金额最大的村。

  与此同时,各镇街落实村集体建设用地产业导入指引,加强产业整体谋划,通过建立联席评审机制等措施严把项目准入关,统筹优质用地资源招好商选优商。

  据统计,今年全区计划完成7个镇街共10宗集体建设用地项目的招选合作企业工作,涉及总用地面积946亩,已有5宗项目完成签约。此外,我区股份固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166个村(联社)已全部完成章程修订,146个村完成成员身份和股权信息确认工作,108个村完成股权证书颁发,有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行政管理

  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治理格局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区通过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治理格局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因地制宜优化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行了不少创新尝试。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方案》通过市委批准,顺利推进实施。目前,全区24个镇街“三定”规定已重新修改完善。此次镇街体制改革以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着力点,理顺权责关系,优化机制设置,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破解“小马拉大车”窘况,激发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按照实际需要,此次镇街体制改革将区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管理权,充分下放到镇街。

  伴随着我区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治理格局,破解老难题和新挑战,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我区以全市领先标准全力推进“区—镇街—村社”三级“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已推出系列智慧应用,如以“五呼五应”为重点开发企业呼系统,积极高效响应企业诉求,实现政策精准识别、主动推送;利用高清视频、水位感应器等智慧终端,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实现人、财、物统一调度。镇街方面全力配合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4个试点镇街、4个试点村完成平台大屏硬件建设并安装初级系统,其他镇街平台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10月份可实现镇街分平台数据归整。石门街建立“重点村”平台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划拨专项经费,高效完成红星村平台硬件建设。

  社会治理

  全面推广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社会治理探索不仅是治理方式的探索,更是治理体系法治建设的大胆探索。今年以来,我区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全面推广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推广出租屋“栋长制”,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体制机制,更好推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提升改革的含金量。

  各镇街进一步完善网格“五长”(即党小组长、网格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微治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全区3075个网格实现党小组全覆盖,统筹党员、专职人员和各类辅助人员等力量下沉网格,组建共建共治队伍约1.7万人。

  不仅如此,我区还推动基础网格建立微信服务群,畅通网格联系群众渠道,调动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其中,鹤龙街率先成立专职网格员队伍,建立“街道网格中心+片区服务站”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实行24小时专职网格员值守制度,街道网格中心全天候运作,确保时时有响应、事事有回音。

  出租屋“栋长制”的改革动作也让人眼前一亮。目前,各镇街合计组建1.6万人的栋长队伍,组织栋长全面参与社区网格管理,承担人屋信息、网格事件及各类隐患问题上报和政策宣传工作,打通出租屋和来穗人员管理“最后一公里”。

  同时,各镇街建立完善会议、教育培训、考核等一揽子制度,理顺栋长履职及管理机制,推动栋长逐渐成为强化人屋管理和社会治理、推动区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实的重要力量。其中,棠景街在每月对栋长进行考核评分的基础上,对栋长管理的出租屋实行星级评定,并通过挂“星级评定牌”公开评级结果,栋长履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环境提升

  坚持守卫白云蓝天碧水绿地

  蓝天、碧水、绿地是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升违法建设治理效能,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等,创建优美优质生态环境,成为我区环境提升的头等大事。

  垃圾分类工作则是提升环境品质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各镇街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楼层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在城中村试点推行栋长责任制,将栋长制与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压实垃圾分类第一责任。

  统计数据显示,1-9月,全区生活垃圾总量同比下降25.98%,厨余垃圾平均分类率达23.85%,上半年我区垃圾处理总量和分类率均居全市第一,在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

  钩机开足马力,炮机来回对着墙体敲击,工作人员射水降尘……近日,在景泰街众鼎汽配广场,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违建不止,拆违不停。今年以来,各镇街全力推进拆违工作,全区拆违控违总体形势持续向好,新增违法建设基本杜绝,存量违法建设大量消化拆除,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14420宗,面积973.16万平方米。其中,云城街加强查违控违力度,将拆违与环境改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发展等有机结合,助力白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拆除违法建设总面积共10.03万平方米,提前100天完成区下达的年度拆违任务,拆违完成率全区第一。

  除此之外,各镇街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健全完善镇街、村(社区)、网格员三级治水责任体系,压实各级河长治水责任。鸦岗、大坳、李溪坝、石井河4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39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我区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其中,石井街建立街、联社两级河长联席会议制度,聘请民间河长参与巡河,完善了河长责任体系和河长制运行、监督机制。白云湖街建立联社层面快速反应机制,由各经济联社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总河长,组织各联社建立“巡查、保洁、应急”三支治水队伍,实现快速响应问题、落实整改。

  民生事业

  将温暖传递到群众心坎里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我区直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推动实现80%镇街文化站达到省特级站水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举措,对民生领域进行系列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将民生工作的温暖传递到白云群众的心坎里。

  在我区,各镇街的文化站除了担负着向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外,还创造、创新着街区文化。其中,石井街、白云湖街、鹤龙街等整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场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系统改造升级,规范管理,建成面积更大、运行更高效的综合文化活动平台。

  不仅如此,全区22个镇街文化站以参加省级文化站评估定级(含现有省特级站的12个镇街,不含新设的大源街、龙归街)为契机和推动力,系统完善文化站硬件设施和专业队伍。根据区初步自评情况,各镇街文化站均达到省特级站定级标准。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居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也愈发关注,目前,我区已实现全区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各镇街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日常应急物资储备及维护更新制度,战时统筹供需、统一调配,构建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其中,三元里街实行“先报到后居家隔离”制度,引导返程来穗人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同步完成各项居家隔离准备工作,确保信息早录入、隔离服务早启动。同和街建立“3+1人小组”工作模式,为三人工作小组增配1名经验丰富的社区医生,有效加强卫生专业服务力量。

  基层党建

  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区不遗余力,让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无缝对接,勇于创新,使党建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各镇街累计划定党员责任区1.14万块,组织1.74万名村社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实现群众呼、党员应。完善优化党员星级评定机制,特别是在经济社党支部星级评定中,结合重点工作安排和工作实绩,更好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其中,太和镇通过建立党员突击队管理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党员突击活动固化为主题党日的主要形式,强化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我区全面推进业委会应建尽建和业委会、住宅小区(楼宇)党支部组建工作。各镇街已成功构建“镇街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住宅小区(业委会)党支部”的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的领导向住宅小区和楼宇延伸。截至9月底,全区124个小区业委会建立93个党支部,覆盖率75%;在无业委会的住宅小区先行成立204个业主党支部,全区341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84%。其中,同和街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协同效应,建立联席议事、联合接访、联动宣传、联谊活动、联系群众的“五联”机制,增强了服务管理合力。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而推动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则是相当重要的一盘棋。据了解,各镇街以加强村(社区)监察站阵地建设为依托,打造“家门口的监督哨”,通过接待群众、实地走访、参与重大会议等多种形式,发挥监察站“探头、前哨”作用,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

  其中,同德街推行“做中学”监督员培训模式,组织各监察站监督员轮流到街道监察组跟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大源街对及时处置问题线索、挽回集体经济损失的监督信息员,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奖励,监督信息员工作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白云时事 全碧芳 刘锐 陈明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