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是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日前,笔者从区科工商信局了解到,近三年来,我区开展技术改造项目363个,总投资额超300亿元。仅今年1-10月,我区在统技改投资完成超43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全市6个主要工业区中排名第一。我区以技术改造为白云智造提速增效,推动制造产业焕新。
示范先行,技改为制造产业插上智能化翅膀
走进白云电气集团神山数字化工厂,大屏上的数字不断跃动;焊接机械臂自动运转,火花四溅;AGV小车来回运输,工人站在原地就可以拿到生产所需的全部物料……
与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工程不同的是,白云电气集团神山数字化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物流设备与生产运营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互联感知,在缩短交货周期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生产管理。该工厂被认定为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笔者在该工厂钣金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看到,各种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被连接成一条全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实现工件从取料、冲、剪、折、弯、焊、打磨、码垛、入库等全过程自动化,即便夜间工人下班后,机器人仍能不间断工作。
仍旧是原来的行业,但产品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高效、低碳,生产的效率和过程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白云电气集团数字化重塑的一个缩影。白云电气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广州市云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盛表示,技术改造是没有终点的,往往需要边规划、边建设、边收益、边完善,企业需要持续精进优化,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新发展。
白云电气不是孤例。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动作,都指向同样的方向——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钥匙,让制造业永葆青春活力。
在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的产线上,自动化设备正在组装后视镜,这些后视镜将供应给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许悦松介绍,由该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8条自动化后视镜产线,现在年产能提升到120万台套。近几年,该公司每年新增专利3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约300余项。通过技术改造,该公司实现新增产值1.5亿元,综合能耗降低20%,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0%。
随着我区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以技术改造为手段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大批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大幅度的降本增效。
产业焕新,服务保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区大力宣传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政策红利惠及制造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区“6+6”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亿级美丽健康产业集群喜迎首批技改成果。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10月,我区化妆品产业链领域技改项目共20个,推动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薇生物”)就在江高基地投资3亿元,建成化妆品创新中心智慧工厂,通过改造、引进化妆品全自动乳化设备、智能化柔性灌包设备以及配套的智能化软硬件设备、系统,对化妆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达到扩大产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损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芭薇生物有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技术改造,该公司乳化车间年产日化产品从6000吨提升到10000吨,灌包车间从年产1.2亿支提升到年产2亿支,满足了公司产能需求,实现连续多年产值提升,且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单个企业的降本增效是我区技术改造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我区积极落实省、市技术改造政策扶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节能等系列政策措施,围绕电气机械、汽车零部件、化妆品制造等产业,推动实施生产线设备更新换代,并逐步实现车间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打造了一批技术改造代表项目,获得各级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类项目支持项目32个,扶持资金5000万元。
不仅如此,我区还支持97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推动59家企业开展智能车间数字化改造,扶持资金4300万元。同时,出台《白云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推动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特色产业集群抱团数字化转型、打造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深化做好“技改+服务”文章,引导企业在创新设计、用户体验、运维服务等环节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动由提供单一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同时强化技术改造服务保障力度,为智造加码,推动产业焕新。白云时事讯(文/图 刘喜冰 李小非)
白云电气集团神山数字化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白云电气集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