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云区紧密对接《广州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广州2049》)和《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为发展定位,提出强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商贸中心承载区、都市科创智造集聚区”的核心功能,白云的发展脉络和空间格局日益清晰。
近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白云区调研时指出,白云区在广州发展战略格局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定位和发展任务,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要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作出白云贡献。
在近日白云区举办的提升“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城市形象专题座谈会上,多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等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国际枢纽门户”主题,结合白云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为白云区锚定战略方向、谋求转型跨越发展献智献策。
以港促产,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白云区提出“国际枢纽门户”的发展定位,其核心就是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陆原指出,白云区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四大枢纽”,空运、陆运运输网络完备,对全市而言,白云区各个枢纽之间的距离最短、最快捷,多式联运在白云区是最有可能实现的,白云区有条件承担起“国际枢纽门户”的全新定位。
城市枢纽是各种人流、物流、交通流等的交汇点,白云区承担了大量的交汇功能,如何把客观的设施动能变成社会经济产能?
“白云区需要把城市枢纽变成枢纽城市,城市枢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设施,枢纽城市体现的是城市的活力、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陆原建议,白云要抓住历史机遇,围绕枢纽城市做文章,其中交通体系的打造是建设枢纽城市的重中之重,要从航空、轨道、高快速路、城市公路等领域全方位完善交通体系,未来可向智慧化交通体系迈进。
作为广州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和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当前白云区正倾力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发展平台,加快打造“六大千亿级+六大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2024年一季度,白云区地区生产总值696.32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航空运输业支撑明显,周转量和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3.3%、39.8%。
“白云区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是顺势而为,适逢其时,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前鸿说。当前,国际航空枢纽凭借其对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白云区应依托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大力发展技术装备、时尚、会展商贸、健康生活、服务贸易、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万亿级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朱前鸿建议。
白云区南接广州城市新老中轴线,北联空港国际枢纽,是广州链接全球第一站,也是广州枢纽最集中的区级行政单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区域规划设计所所长吴军建议,要着力于提升白云区整体性,融合区域特质和气质,南北向依托空港大道打造港城脊梁,形成港城之间的融合带,集聚重要核心服务功能;东西向打造从广州国际港到空港,链接佛北战新产业园、国家知识中心城的产业走廊,串联多个产业主题平台,强化港城脊梁东西两侧的产业集聚功能。
“战略平台上,白云国际机场南的国际商务合作区、环白云山周边的国际会堂、松园宾馆、南湖等对于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通道上,第一个通道就是空港大道与广州大道的连接,实现从空港到广州城区中心的直连直通,缩短白云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第二个通道就是白云站和白云机场之间的通道,白云站不仅仅拥有客流,还有与白云机场高度联系的物流。”吴军说。
以产兴城,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
当前,白云区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形成“南城北港”的城市发展格局,南部加强广州白云站与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融合发展,打造“黄金三角”商圈;北部围绕白云国际机场及广州国际港,发展临港经济,建设为大湾区资源配置枢纽、世界级黄金产业走廊。(下转2版) (上接1版)
“《广州2049》提出的16字空间发展方针,站在白云的角度来看,其中‘老城提质’就是‘南白云’,即广州的白云;‘极点示范’就是‘北白云’,即世界的白云,因为白云国际机场是湾区联通世界最近的地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王世福指出。
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
“要加强推动‘强心优边’的空间战略,要实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和空港经济区的协同,在边界上与越秀区、花都区以及佛山的协同,这是战略性跃升重要部分。”王世福说。
白云区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画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着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为广州市成为大国外交的前沿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黄慧明认为,要依托白云山地区优越的资源禀赋,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对外交往设施,谋划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空间战略上可构建‘一环一带两核’。所谓一环即白云山绿环;一带即白云山中部近6公里叠翠观光休闲带;两核,一是以国际会堂、鸣泉居形成一个核心区,二是整合松园宾馆周边、南湖周边及以南地区形成一个核心区。”黄慧明建议。
2023年12月,全国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成为白云区打造“枢纽+”现代产业集群的主战场。
广州地铁房地产事业总部营销总监、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南指出,广州白云站TOD将打造为湾区标杆“枢纽+”产业载体,构建起“湾区1小时轨道生活圈”,让交通中心成为城市中心、生活中心、产业中心,吸引企业与资金落户白云、投资白云。
据悉,白云区正拟定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建设具有白云特色的枢纽功能中心,推动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白云时事 周亚君 云宣 白云规资
白云区“四大枢纽”之一——白云国际机场。(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