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竞逐万亿低空经济,白云区凭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0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7月4日、5日,广东省、广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选址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并不是巧合,背后离不开我区对于举办省、市级低空经济会议或活动的积极争取。

  我区所争取的是省、市低空经济产业大会或论坛等大型活动能够在白云举行,让白云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更要争取的是在时代风口上,抓牢加快推动自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

  天空竞逐 尽显地利

  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热潮的到来毋庸置疑。广东省、广州市均在今年迅速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振臂一呼只为抢占先机。热潮之下,我区也不甘人后,抢先挺进“万亿蓝海”。

  放眼而望,民航中南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广东省机场集团、市空港委、南方航空、九元航空、中航油、民航学院八家低空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汇聚我区,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广州航空器审定分中心也落地我区。这将为我区未来建设各类低空飞行器的智能调度监管平台和空域管理中心、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网格化布局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完善产学研配套等各方面带来优势。

  同时,我区亦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我区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四大枢纽”,是全市生产要素流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四大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聚,我们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区发展改革局主要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我区还拥有可观的临空产业基础。根据初步摸查,我区现有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四上”企业26家,涵盖航空设备制造、无人机制造、软硬件开发和系统技术服务等领域,2023年整体产业规模约40亿元;可与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存量企业共162家,其中“四上”企业有49家。

  这些企业中,上游以德力数控、航润技术、云创科技为代表;中游的民航信息技术、通达电气可参与低空经济产业的通讯设备制造;立体救援应急公司、中宇航信、翼通航空、云享科技等多家企业可在下游拓展应用场景。换而言之,我区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全链条上均有代表企业。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白云分院院长曾堃谈及白云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时指出,白云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强大、临空产业完备,国际级平台集聚、对外开放度高,可为白云发展低空产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白云区相关产业基础能力强劲,区内已涵盖从汽车零部件制造、氢能研发到激光科研的核心技术环节,以及拥有下游的教育培育、通用航空保障服务,基础深厚。

  展望前景 大有可为

  位于我区安华汇广场上的广州爱飞乐风洞飞行基地,是广州首家大型全天候户外风洞,今年建成开业以来就不断吸引市民来感受低空飞行的奇妙体验。风洞飞行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气流将人“吹起”,使人漂浮空中实现模拟跳伞。该基地最大风力达到18级,可以让体重200斤的人漂浮于20米高的半空中。

  广州爱飞乐风洞飞行基地负责人表示,风洞飞行作为一种新颖、新潮时尚的高端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为白云“体育+文旅”产品供给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也将成为白云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之一。

  由此折射的正是我区在低空经济上的巨大发展潜力。作为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我区交通繁忙、商业繁荣,具有极为丰富多样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依托东部、西部大面积山林农田,南部白云新城、设计之都、湾区新岸、广州白云站等平台载体,我区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农业、观光娱乐等方面,就具有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

  其中,通过建立低空空中交通走廊,联通“四大枢纽”、首家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广州民营科技园、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关键节点-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华为广州研发中心、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低空飞行需求热点区域,我区可以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低空新业态。

  曾堃认为,白云区可依托白云区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特点,探索“低空+”多领域落地应用,引导布局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例如,利用白云区交通枢纽门户优势,探索“低空+交通运输”干线运输模式;探索“低空+城市管理”在城市安全监测、违建摸查上的应用;建立“低空+应急救援”和“低空+医疗保障”体系等。

  广东纵横大鹏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工业无人机领域领先企业纵横股份,于2021年在我区投资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运营总部企业,该公司副总裁吴晓琳同样看好我区在低空应用场景上将大有可为。其表示,白云区可以积极推动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支持交通、公安、应急、农业等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先试,提供更多业务场景支持,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抢抓风口 “飞”在前列

  在发展低空经济上,我区虽然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但面临飞行环境复杂、缺乏龙头企业、缺少顶层设计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考验了我区是否具有足够的雄心与智慧去竞逐这个以万亿计的全新赛道。

  近年来,在推动新能源、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上获取的经验,使我区深切地感知到:想实现“超车”,就必须把握住“换道”——也就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面对低空经济“万亿蓝海”,我区决定抢先起飞。

  今年6月底,我区率先发布了广州市首个区级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白云区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统筹推进26项重点工作,要将低空经济打造为白云的“第七大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展现了全区发展低空经济的强烈愿望与决心。

  实际上,在出台政策之前,我区已经早早地着手“探路”:区主要领导频繁走访空管部门、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职能部门密集调研选点谋划打造低空示范航线,积极争取省、市低空经济产业大会或论坛等大型活动在我区举行,摸查梳理全区从事低空经济产业企业清单,引导可转型无人机零部件或配套设施生产制造的企业抢抓机遇拓展低空领域业务。

  在不久前举行的区政府常务会议上,我区提出,针对低空经济,要加快“市场换产业”,因地制宜挖掘、拓展应用场景,提前布局产业链,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统筹联动、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围绕交通物流、农林生产、应急救援、消费旅游等重点领域,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当看到政府的诚意和作为之时,企业才能够拥有对未来的信心。“我们的愿景是自强创新、立足白云、拥抱白云,为白云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担当作为。”吴晓琳说,未来,纵横股份希望能够推动部分产品线生产本地化,实现白云智造,并且发挥产业链主企业的优势,与白云共建低空数字经济产业园。

  低空新基建(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志键表示,白云区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今年该企业计划在白云选址建设3个起降场,重点具备保障各类低空飞行器存放、起降、充电、维保等功能,推动低空经济与交通、医疗救援、物流等场景的深度融合。

  长空万里月华明,亦是鸿鹄高飞展翅时,巨大机遇正在眼前,白云将选择全力以赴。白云时事 陈亮嘉 白云发改宣

  我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图为今年2月,2024架无人机在白云新城勾勒出“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等白云美好图景。(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