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自动巡航监管违法建设,无人机搭载红外摄像头监管工地夜间施工、抓拍建筑垃圾偷倒行为,AI识别地面环卫垃圾和占道经营……笔者日前了解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区城管局”)持续创新拓展无人机低空巡检应用场景,建成4个无人机自动机场,打造无人机飞控平台,开发白云智慧城管三维“一张图”,建设低空智能遥感网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初步形成“无人机+AI”巡检监管模式,赋能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飞”上云端。
一键巡检智能航飞
多个专题AI算法准确高效
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下达巡航任务指令后,一架无人机从位于白云交通大楼楼顶的无人机机场起飞,按照预设航线,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云台角度,巡航抓拍的图片和视频自动回传,后台通过AI智能识别比对分析和审核,作为疑似违法建设线索,形成工单,推送给属地镇街核查……
“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和工作需求设计航线,选择起飞地点、高度、速度等参数,实时查看无人机飞行状态、位置以及视频直播。”区城管局治违督导科负责人介绍,只需在无人机飞控平台里预设巡航路线,就能实现“一键巡检”和工单处置闭环管理。一个机场一天可监测约15平方千米,巡查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查模式提高2倍以上,无人机空中航拍让隐蔽性较强的楼顶违法加建等行为无所遁形,可以早发现、早介入、快处理。据统计,自2023年9月至今,该局已完成28个周期的常态化巡检,提取疑似违建线索800余条。
在我区,“飞”上云端的巡检场景越来越多。在前不久的一次夜晚执法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利用具备红外成像技术的无人机巡查,发现石井街某工地存在疑似雇请“野鸡车”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立即拍照取证,赶赴现场核实,并迅速移交给属地街道执法办依法查处。无人机飞手小杨说:“以往开展夜间工地巡查,要开车几个小时。现在操作无人机,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实现全覆盖巡查。”截至目前,我区通过无人机巡查工地,已立案处罚8宗。
值得一提的是,区城管局还研发了违法建设、环卫垃圾等多个专题AI算法,准确率达到全国前列,并在国内率先使用“无人机机场+AI”,识别环卫垃圾。
场景应用是低空经济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区城管局持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无人机低空巡检现已拓展到违法建设、建废乱堆放、占道经营、环卫垃圾、工地夜施、余泥偷倒、历史建筑保护、绿化植被破坏等多方面执法监管事项,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打造低空智能遥感网
让无人机飞得起、管得住、飞得好
据介绍,包括无人机机场、专题AI算法、无人机飞控平台等在内的低空智能遥感网,是发展低空经济、确保无人机安全有序飞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我区已在太和镇、钟落潭镇等地建成4座无人机自动机场,具备自动放飞、自动收纳、自动充电等功能,24小时随时待命。同步开发有“无人机飞控通用中台”,上线指挥调度、航飞控制、航线规划、数据管理、飞行记录、航线管理等功能,实现无人机远程实时控制,无人机起飞降落、飞行轨迹设定、线路任务规划、定时任务执行等均可在电脑端“一键操作”。“在系统上设定好航迹、航点、角度、巡检目标等巡飞信息,无人机可按照既定航线自动航拍影像。巡检完成后自动返航,精准降落,数据自动下载。”区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区城管局正在谋划布局建设“4台固定翼+25台多旋翼”无人机群,以实现白云非禁飞区全覆盖,满足日常高频率多场景动态巡检需求,逐步完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低空智能遥感网。同时,引入中国移动5G-A通感一体化技术,探索低空飞行的探测和管控方法,让无人机能够“飞得起、管得住、飞得好”。目前,该局以三元里街等为试点,开发白云智慧城管三维“一张图”,汇聚了影像、电子地图、建筑白模、城市部件、人员轨迹等数据,实现城市部件上图、人员轨迹实时监测、视频摄像头查看、楼栋户业务专题分析等功能。
“这不仅是服务城市管理,还可以赋能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等领域。”区城管局局长郑柏生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对标区“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全新发展定位,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拓展无人机执法监管场景,以低空经济赋能智慧城市管理,形成全区可复用的低空遥感智能监测网,为我区其他政务部门和公众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服务。白云时事讯(文/全碧芳 易鹏 陈传科 图/区城管局)
白云区智慧城管三维“一张图”主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