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达7.9%。良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精准的发展定位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记者日前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建设,实施“1358”发展思路,践行“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平台不断优化、招商模式继续创新、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推动了全区招商工作上新水平。目前,我区在谈及在谈转在建投资项目超过400宗,招商工作已见成效。
白云时事 杨黛清 通讯员/赵亚倩
1打造优质产业平台,完善各项配套服务
记者从区投资促进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精准招商、公司运营”的思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品质化的重大发展平台。在全面推进八大产业园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等重大产业平台开发建设的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各园区平台总体规划、产业谋划、土地收储和招商引资进度,并推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成功纳入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库。
我区还充分发挥区属国企优势,打造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大楼等优质载体,做好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和行业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上市等配套服务,以及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在上一阶段八大产业园区及已过区重点产业项目联席会议的14个园区的基础上,开展了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港澳青创基地、广州设计之都扩园等一批现状低效村集体物业土地的谋划工作,迄今园区总谋划面积6.5万亩(43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量约4500万平方米,涉及12个镇街,囊括了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航空总部、轨道交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及区内亟需提质增效、促进优质资源集聚的化妆品、物流等传统产业。
2创新招商模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在招商工作中,我们力争在‘新’字上求突破,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确立了面向行业龙头、产业高端、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五个面向”招商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航空、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医药健康等产业为重点,赴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敲门招商、精准招商等活动。
我区以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经贸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充分利用举办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白云分会场等平台,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重要企业、知名研发机构、大型招商中介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吸引更多海内外优质项目来白云投资兴业。
我区制定了项目跟踪督办机制,对招商工作实行月报制度,每月检查落地项目情况,梳理各单位在谈项目情况,对标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在督办激励的同时做好引导,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梳理优化招商引资流程,建立规范化工作程序,以开展招商工作业务培训、分片挂钩联系镇街等方式,指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压实今年招商工作目标任务。
我区还制定了部门与镇街联动工作机制、平台联动工作模式,引导镇街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借助职能部门的技术力量指导等,并要求相关任务部门按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对落实工作不积极、成效慢的单位,我区将在月度经济分析会议上进行通报。
3政策红利释放加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招商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在出台“普惠10条”“总部10条”“培优计划”“上市10条”“创新10条”“设计政策”等6项惠企政策的基础上,着力深化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三项广州市承接的国家级改革试点。
记者了解到,在企业引进过程中,我区从以前的重审批转移到重服务体验,加快梳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并优化企业注册、开工建设报批各环节流程;根据地块成熟度和项目大小等情况,分级分类提供贴身服务,力争将项目审批时间从一年缩短至半年、三个月,甚至部分项目成功拍地后,一个月就可以开工建设。
同时,我区还根据项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与职能部门沟通对接,做到“找源头、抓过程、出结果”,提出需协调解决的事项,并充分利用区直单位联系镇街工作机制、招商工作例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例会、建设系统总协调会、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等平台和工作机制,及时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助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另外,我区还从上到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各镇街、区属国企成立3人以上的招商工作队伍,推进辖内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企业服务工作;各部门、各镇街通力合作,对重点项目开展全程专人挂钩服务。经常开展“暖企”走访活动,积极跟踪企业需求,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据悉,截至目前,我区在谈及在谈转在建投资项目已超过400宗,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项目逾100宗、轨道交通项目逾50宗、航空产业项目逾40宗、大健康及生物医药项目约40宗,招商工作已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