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白云近年来动作频频。近日,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实施“云聚英才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了领航工程、筑巢工程、暖心工程、星火工程、保障工程5大引才聚才工程50项具体举措,立足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集聚力,营造适合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环境,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优质人才,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白云时事 江兴夏 通讯员/唐子荃
聚 才 树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理念
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将人才工作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写入职能部门“三定”规定,推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人才工作格局。
日前,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的《意见》,就紧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需求,结合白云“1358”发展思路,坚持“高精尖缺”为导向,提出了50项具体人才工作举措,优先引育产业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团队,重点支持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人才,推动重点产业人才集聚。
“3年内引进50名具有丰富教学、教研或管理经验等高级教育人才;5年内引进或柔性引进3-5个国内外高水平医学专家团队……”区委组织部方面介绍,全区教育、科技、司法、文化、卫生健康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领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为白云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才。
同时,我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理念,扩大白云与港澳、葡语国家地区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探索设立人才寻访资金和港澳招商引才工作站,组建人才引进工作小组,通过项目合作、聘请兼职、访问交流等形式,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扶 才 构建人才竞争发展工作平台
《意见》显示,我区强化人才工作载体建设,以粤港澳青年创业园、广州数字城、广州法律服务区等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白云人才大厦(白云·智慧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驿站、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建设,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人才作用发挥平台。
“我区注册成立广东省白云人才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人才引进与开发、人才双创平台搭建、人才公寓运营、人才教育培训四大板块业务,打造全方位人才服务链。”区委组织部方面介绍,我区推动打造产业园区人才工作特色品牌,实施“一园一策一品”,引导各产业园区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围绕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障碍,夯实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础。
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举措,为白云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人才工作中的战略谋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功能,形成凝聚人才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建立人才流动预警机制,谋划打造人才大数据(人才智库)平台,建立统筹整合、共享运用于一体的HR智慧云平台,纳入“智慧白云”系列工程,推动人才数据资源统筹、整合、共享、运用,创新用数据决策、创新、管理、服务的人才管理模式。另一反面,完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推出云聚英才主题活动日,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白云行、人才论坛、人才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白云参观考察,组织赴人才工作优秀项目学习,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留 才 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环境
《意见》显示,我区实施“金融+人才”双轮驱动战略,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涵盖基金、担保、小额信贷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成立白云人才基金、临空产业基金、美业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市场资本参与优质人才项目的直投、创投。
与此同时,我区已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云聚英才卡,开通“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工商税务、法律咨询等11项服务。如在子女入学方面,持卡人子女可享有参与我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的资格,且不受企业、单位名额及实际居住地限制,优先安排区属公办优质学位。在政务服务方面,持卡人可以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绿色通道”服务窗口挂服务牌,为其本人办理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且纳入“绿色通道”的个人政务事项,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医疗保健方面,持卡人可以在我区区属公立医院进行定点医疗服务,享受优先挂号、优先缴费等服务,并可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据了解,我区正加大各方面的人才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逐步提升R&D(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2%,按照上年度个人应纳税所得额15%,补贴支持龙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对企业博士后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和20万元安家费,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及3年每月税后4000元购租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