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商环境 > 投资动态

把高质量发展写在白云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1-02-02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白云区最大的发展优势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版图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在白云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

  在意识到长期粗放、低效用地阻碍白云高质量发展步伐后,“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以土地储备出让为重要抓手,通过打出“组合拳”、制定“补偿包”等创新探索,进一步盘活丰富的存量土地资源,破解土地供应困局,加强土地精准供给。

  五年的探索攻克,取得了系列成效。“十三五”期间,白云通过土地收储出让腾出发展空间,通过征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面貌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白云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列,重大平台及八大产业园区建设蹄疾步稳,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抢滩入驻……这些都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增添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 白云时事 许素华 黎励

  A  土地储备是“十二五”时期的8倍

  招商引资,白云优势明显:地处市中心城区,面积是广州中心六区之最,拥有大量的土地,是未来谋求发展的稀缺资源。但招来大商之后,白云却往往面临无地方落地的困境。

  原因在于,历史上,白云是城乡接合部,工业厂房多、仓储用地多、铁路占地多,大型商业设施少、办公楼宇少,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差,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样的“病态”发展,直接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经济业态低端,传统服务业占经济比重高,金融、科技、总部经济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低,制造业创造力不强,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增制造业大项目较少,工业布局“小散乱”特征明显,工业小区零散分布且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业为主,园区特色不鲜明,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上述问题,都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更不是空中楼阁。如同郁郁森林需要肥沃土壤,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土地保障。

  “我们说要招大商引大资,可是大商大资来了一看,却发现没有地方可以落地,那还谈什么产业发展呢?”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大企业都曾有意在我区投资,但常常因缺乏产业用地,或者是没有合适的产业用地,导致招商引资无疾而终。好的项目进不来,低端的产业长期盘踞,成为阻碍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

  好马需配好鞍。“十三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土地储备工作,将其作为招好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共完成土地收储87宗2.85万亩,是“十二五”时期的8倍;完成出让110宗,总用地面积超7197亩,是“十二五”时期的2.9倍。

  有了充沛的土地储备,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富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区370个新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超1500亿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项目落户发展。与“十二五”相比,全区研发机构增长2倍,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逾9倍增长;引进了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中关村、北大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净增“四上”企业超1800家,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B  重点平台的土地成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

  2019年6月底,市重点产业项目——广州设计之都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动工建设,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集聚的国际品牌摇篮、华南首个“一带一路”设计服务贸易中心、广州首个B2B设计服务共享平台。

  针对城中村区域产业低端、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我区以该项目作为破解土地粗放利用的突破口和试验田,打出了“土地储备+旧厂房改造+旧村庄微改造+留用地开发”的组合拳,创新土地储备开发模式。

  “这套组合拳既增加了国有用地,又保留了部分集体用地;既构建了高端产业载体,又完善了园区配套设施;既落实了政府产业布局,又最大限度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改善城市面貌。”区土地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区贯彻落实“1358”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园区土地储备工作,大力推进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新城、民科园四大发展平台和八大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及主干道周边等区域土地储备,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制造业立区,形成现代产业“四梁八柱”,为白云产业集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截至目前,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已完成约6800亩土地征收储备及120万平方米建(构)筑物拆卸工作。广州设计之都一期约235亩,已完成9宗114亩、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出让,二期222亩、三期338亩,正在开展用地报批工作。白云新城已完成1030亩报批及结案工作。健康城项目2500亩,已完成全部征地补偿工作。

  加大重点区域土地储备,特别是重大平台土地储备出让,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区通过土地储备出让,将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和规划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相结合,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环节,有选择性地吸引关键性企业落户园区,逐步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以实现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12月22日,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亭岗启动区,地铁八号线亭岗站周边AB2404113、AB2404116地块及AB2404114、AB2404117地块成功出让。这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首次出让商业地块,拟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数字科技大厦、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上述地块的出让,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按下了启动键。

  作为我区高标准重点谋划的产业园区之一,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未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兴软件、5G和自动驾驶、数字文化(电子竞技)、数字传媒等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总产值达千亿元规模的数字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区土地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强化“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产业平台的土地收储工作,推动构建“五片协同、多核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强劲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C  近3万亩征地助推  区域发展步入快车道

  如果说土地储备出让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那么土地征收工作便是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土地征收,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区多面开花,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如火如荼。

  去年12月7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四跑道白云区段在人和镇举行场地移交现场会,正式迈出了该工程建设的重大步伐。据悉,该项目征地总面积多达4万多亩,是200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设中总征地2万多亩的一倍。其中,涉及白云区总征地面积约18929亩,征收房屋总面积约560万平方米。

  面对如此庞大的征收任务,负责该工程征地任务的人和镇和区土地开发中心等单位铆足干劲,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拿下了四跑道845亩集体土地,为该工程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四跑道白云区段的场地移交,标志着扩建工程正式掀起建设热潮。

  “十三五”期间,区土地开发中心等有关部门、各镇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全力以赴推进重点设施项目征收工作,完成国家、省、市重点设施项目征地3万亩,拆迁补偿超539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0倍、15倍,为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用地保障。

  广州白云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地铁八号线延长线、十四号线通车,广佛肇高速公路、花莞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北段、空港大道等高速路、主干道建成通车……“十三五”期间,白云以征地为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助力白云逐步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白云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列,重大平台及八大产业园区建设蹄疾步稳,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抢滩入驻……这些都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增添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

  丰厚的土地资源,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明天。如今的白云,除了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载体保障之外,还为广大企业家耕耘着一片商业宝地,让他们在白云这片沃土上实现创业梦想。丰厚的土地资源不仅孕育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蕴藏着持续而强劲的市场需求。白云将从土地中寻求转型升级,从土地中谋求高质量发展。白云经济将要腾飞,未来发展可期。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