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运行。白云区图书馆新馆位于广州白云新城CBD,由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总价值超过10亿元,在广州市现有区级图书馆中首屈一指。
作为广州市第一例利用公建配套解决图书馆场馆的区级图书馆,白云区图书馆新馆开创了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的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区图书馆新馆在智能化创新应用方面开业界先河,是全国首个高频无感借还书图书馆。
白云区领导何镜清、杨颜泽、刘国华、戴建生、邓穗平、徐蕊、张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李若岚、于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王惠君馆长,广州图书馆方家忠馆长,区文广旅体局领导刘文东、罗涛、韦莉等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
匠心独运,“云山珠水”活力满满
云城西路萧岗地铁站西面,一栋流线型建筑跃入眼帘,浅灰色外观配以高透玻璃幕墙,充满活力。白云区图书馆由“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设计理念为“云山珠水,曲水流觞”,整体设计强调图书馆与城市空间整体和谐,设置下沉广场,未来可连接城市过街隧道,与地铁相连。
新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由环形步梯相连,总面积8218平方米,设计藏书量50万册,阅览座席500个,日均接待能力达8000人次。新馆负一层设有少儿阅读区,一层为综合阅览区,二层设置了白云人文馆、旅游休闲区、航空航天区、月台等主题阅读区域,突显白云历史与人文气息。
其中,“月台”是无人值守阅读区,名字取自杜甫诗“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登上月台,畅游知识海洋,抬头可远眺云山美景,相当惬意。白云人文馆则以“白云山上尽,清风松下歇”为意念,立体呈现白云民俗文化风貌。馆史陈列厅展示了白云区图书馆建馆以来近60多年的发展历史,展现白云文化记忆。
科技赋能,建设智慧云图
科技赋能是新馆的亮点之一,无感借书通道、机器人盘点、智能书架、虚拟图书导航等众多“黑科技”加持,让新馆在智能化创新应用方面开业界先河。白云图书馆新馆是全国首家应用基于高频解决方案无感借阅通道的图书馆,结合RFID、感应侦测、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出馆即借、入馆即还,实现了借阅零停留。
新馆以智能书架和图书定位设备为基础提供微信导航服务,读者可在任一书架外侧的智能设备上查找图书索引号,当来到对应书架时,某个书格会亮起绿灯,提示读者要找的书就在该书格。如果读者把书取出,随手放入另一格,再找这本书时,系统会动态更新该书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关联到智能屏幕上。这不仅大大节省了读者找书的时间,也减少了图书管理员整理归位的麻烦。
守正创新,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作为广州市第一例利用公建配套解决场馆的区级图书馆,白云新城图书馆开创了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的先河。
白云区图书馆旧馆位于机场路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场馆与区文化馆等单位共享使用,由于服务面积较小,接待能力已饱和,无法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借《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和《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出台的契机,2016年白云区利用公建配套的方式在目前地块独立配建了新图书馆。为打造白云新城CBD新的文化地标,白云区政府斥资数千万对新图书馆进行装修,按总价值测算,新图书馆价值超过10亿元,这在广州市现有区级图书馆中首屈一指。
作为白云区的新文化地标,白云区图书馆服务着超过300万的读者,是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云区图书馆新馆未来将以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为目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功能,构建融合阅读中心、知识中心、交流中心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蓄力接棒,承办第三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
开馆仪式上,还隆重举行了全国“图书馆城市论坛”交接仪式。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主办,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3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拟于2021年11月4-6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举行。论坛将以“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进行研讨。这是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举办以来,首次由区级图书馆参与承办。
国图贺信,激励前行
国家图书馆欣闻白云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开馆特发来贺信,并在信中充分肯定云图在馆舍规划布局,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白云区图书馆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并以全面开馆运行为发展契机,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全民阅读,提供更优质、多层次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事业再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