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一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居民心理辅导的建议》(第2023027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政法委、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团区委、区残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进行了沟通,就提案相关工作建议达成共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后疫情时代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广州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区在区委政法委的牵头下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休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社会心理专业化服务全覆盖。一是积极探索线上平台建设。上线“白云心理”、“白云区居民心理关爱驿站”、“白云树洞”等心理服务小程序。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建广州市白云区医学会精神心理分会。牵头成立区级、镇街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并积极组织相关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挂牌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以进一步完善社区、学校服务功能,帮助青少年和社会弱势群体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四是推动镇街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设,截至目前,我区24个镇街均挂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站,438个村(社区)挂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室。并已完成第三方专业服务采购,实现社会心理服务有专业机构对接、有专门队伍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二、根据建议采取的实施措施
(一)关于抢抓宣传主阵地,普及科学知识。一是区卫生健康局充分利用“白云心理”、“居民心理关爱驿站”等网络平台,向广大群众展示区内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知识大巡讲活动,推动宣传活动逐步深入社区。截至目前,白云心理”公众号共发布推文287篇,公众号粉丝数达到7.4万人,总阅读量达到约44.6万人次。二是由区委政法委主导开发运行的“白云树洞”小程序正式上线,并制作了主题宣传海报,截至目前,“白云树洞”小程序累计注册会员99015人,发布心声492条、回声1011条,解决心理健康求助问题16条。三是通过积极对接市精神卫生中心,针对社工、镇街、居委人员、机关团体等人员定期开展知识培训讲座,今年以来共已开展33期专项培训,内容涉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应对、心理障碍及精神障碍的认识等。
(二)关于构建心理疏导服务体系,解决群众需求。一是不断提升全区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目前我区共有各级各类精神心理卫生医疗机构12家,精神科医生270人,心理治疗师32人。其中设有心理科门诊医疗机构10家,专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咨询门诊3家,精神心理门诊逐步健全完善,极大地方便公众便捷享受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疗服务。二是组建心理健康干预队伍。为完善社会心理危机应急机制,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水平,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平台的搭建,我区组织各镇街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员共632人,成员包括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精防医生、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员覆盖至各村居。同时也成立了区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员共19人,来自区精卫中心、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三是充分利用镇街社区心理服务站,加强居民心理服务。目前,白云区24个镇街均已挂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站,438个村(社区)挂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室。各镇街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的作用,广泛开展心理科普宣传、举办公益讲座。
(三)关于发挥基层网格力量,关注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力量,由区委政法委、司法。民政、教育部门、镇街等对各级各类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一是由区委政法委主导开发运行的“白云树洞”小程序正式上线,并制作了主题宣传海报,截至目前,“白云树洞”小程序累计注册会员99015人,发布心声492条、回声1011条,解决心理健康求助问题16条。二是各镇街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的作用,广泛开展心理科普宣传、举办公益讲座,今年以来,各社会心理服务站共完成心理疏导个案975 人次、心理危机于预个案 167 个、心理热线接听 4349 个、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282次、心理服务工作培训103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服务氛围。三是区司法局做好在册社矫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需求评估全覆盖,针对存在消极、抵触、对抗等情绪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及时开展个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两类人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四是区民政局牵头在全区建成24个“双百工程”社工站,实现全区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社工站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结合村(居)委和居民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等服务,2023年上半年累计服务群众65.7万人次。五是区教育局形成了“区-片-校”三级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设立白云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七个片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以及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目前区内中小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成率已达100%,并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推进全员心育,打造良好心育文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适时开展筛查评估。充分利用“居民关爱驿站”小程序、“白云心理”公众号等,适时合理运用量表,开展社区居民心理社会心理问题偏差筛查,结合实际工作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动员筛查发现社会心理偏差人员到专业机构就诊。
(二)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一是青少年方面。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二是孕产妇方面。现正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试点产后抑郁和产前焦虑、心理保健、干预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三是老年人群方面,结合属地镇街购买第三方社会心理服务,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心理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三)强化心理热线线下服务。通过与市心理热线12355合作,对涉及白云区辖内居民的心理求助热线,由市精卫心理援助热线中心提供线索,转介至镇街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为其提供后续的心理服务。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感谢您对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