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白云区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 卫生健康 > 公开信息

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关于政协十一届广州市白云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2308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10-11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字体大小:

房文秀委员:

  您提出的《为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加快优化慢病患者医疗措施建议》(第2023082号)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题研究具体建议,并邀请了委员面谈,但因委员时间关系未能促成面谈。后续与委员已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空中药房,服务到家

  区医改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空中药房”便民服务的通知》,增速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组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空中药房”工作推进交流会、阶段性总结及问题分析会,目前已有1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了空中药房2018~2022间“空中药房药品处方数和使用金额逐年增加,空中药房处方数占慢病处方数也是呈现增加的趋势。依托物流,可直接将药品从医药公司快递至患者手中,更有提供中药饮片代煎代配服务,大大方便广大群众患者。依托医药公司药品供应保障和专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在不增加医院药房库存压力、不增加医院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在HIS系统提供“虚拟库房”,扩充药品目录,满足居民用药需求。

  二、延伸服务,夯实基层

  以慢性病和轻症病为切入点,围绕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目标,全区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同属地镇街,通过结合城区中心管站,开设延伸点、镇村一体化管理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吸附力,扩大基层覆盖面。目前除大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以外,已基本实现“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的建设目标。同时,通过制定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考核机制,进一步通过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6家村卫生站以及16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延伸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太和镇卫生院增设移动全科门诊、江高镇卫生院创新推出“一元钱看病”助企版、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属地街道开展“减免门诊”项目、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国百佳”南方医院共同搭建互联网医联体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预约到上级医院的专家服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解决城乡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道路,致力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改变“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药事服务,改变服务流程,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及获得感。

  三、信息化平台赋能提升

  提升全区卫生健康医疗信息化互联互通,我局积极争取到市卫健委关于“‘防疫通’转型应用”试点工作,区级已对应成立工作专班,计划收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信息系统应用中的需求,利用原有的市防疫通系统,按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分配用户角色,沿用“镇街找人,卫健服务”的先进工作模式,整合公共卫生、His、市妇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个原信息系统端口,以用户身份证号为唯一识别码,汇总形成个人体检、就医、慢病管理、传染病报卡等医疗卫生方面全健康档案信息。计划采用人口标签管理,特别是对辖区重点人群情况(红、黄标人员)的动态管理。加强与医保中心的紧密合作,发挥三医联动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医院,为慢性病分级诊疗提供信息化保障,充分发挥分级诊疗的积极作用,防止医疗挤兑。

  四、加快推进“慢病示范区”建设

  白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20236月已正式印发《广州市白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云府办〔202389号),成立了白云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领导为副组长,全区42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具体联络员。全区参与慢性病防控医疗机构共有175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5家(涵盖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站),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均参与慢病监测、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区内先后选拔优秀家医团队参加市级“星级家庭医生遴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开展区级“岗位练兵暨星级家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业技能竞赛、“BMJ全科技能培训”、“滚雪球培训班、“医保政策宣讲会”及“全科沙龙”等系列培训会议,不断丰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慢性病管理能力。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创新试点“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服务”项目,通过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专科医生结合基层全科医生团队的精准联动,进一步提升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注入高质量的服务内容,持续筑牢社区慢病管理服务网络,不断将慢病患者的全程闭环管理落到实处。

  感谢您对我区优化慢病患者医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