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大小:

  2021年,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行政,积极作为,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1年以来,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执行中央、省、市、区各项法治工作部署,贯彻新精神,立足新起点,明确新方位,树立新目标,提出新举措,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各项事业稳步向前。

  (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1.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学法用法

  坚持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机制,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学法、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建设重大事项的工作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形式,对各项法律法规开展深入系统的学习,引导全局人员更新法律知识,牢固法治思维,落实依法行政的要求。

  2.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坚决贯彻落实党组全面领导政治责任,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部署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等,做到分工明确、人员到位,形成系统上下结合、条块结合、层层负责、逐级落实的“领导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3.全面加强人员培训和普法宣传,推进“八五”普法工作

  一是成立“八五”普法工作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多场,25000多人次参与,派发宣传资料90000多份,配合市委政法委、市市场局和区委政法委开展知识产权日沙龙、“法安白云”抖音直播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二是组织全局领导干部参加全市旁听受贿案件庭审活动和各类法治工作会议,组织专项执法培训30多场,受训人员8600多人次;组织执法证考试2场,332人参加;组织全局公职人员参加学法考试,通过率100%。

  三是接待知识产权投诉、咨询案件492件,开展宣传“五进”工作18场,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03篇,服务企业、群众近600人(家)/次。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建设

  一是推出市首个“承诺+现场视频”食品经营许可远程审批系统,率先推行住所自主承诺申报制度、建立“商事登记+标准地址库”联动机制,有关做法受到陈良贤副省长肯定。白云作为“优化开办企业指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成效明显”的区受到市政府督查激励。

  二是全面对照523项改革事项清单,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 种方式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30个审批事项“证照联办”,56个审批事项“跨省通办”,行政许可事项的总时限压缩率达94.93%,即办件比率、全流程网办率等各项指标均位全市前列。全局纳入考核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办件比率100%,即办程度100%,电子证照绑定和应用100%,全流程网办率98.47%。

  三是深入推进双随机监管,创新实行“僵尸”企业批量撤销办案模式,全年撤销虚假登记注册企业1654户。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对74家预警企业进行核查处置,实地查无率达44.6%。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经营户1.6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2221户。

  2.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行开办企业便利化工作,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增加至5枚,上线开办企业5G智慧导办服务,全年白云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55万户,全区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总量49.85万户,净增量、总量分别居全市第三和第二。

  二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机制。帮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亿元、申报市级专项发展资金489.74万元,全区专利授权量26268件,同比增长34.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55件,同比增长126.9%。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第二。

  三是白云区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项目,成立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白云)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获得5项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指导白云企业在全市率先发布直播、“白云美湾”等4份团体标准,白云区作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区”受到市政府督查激励。

  四促成省、市、区共建“白云美湾”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实施,白云区被省药监局列为创新服务重点区域之一,区内2家化妆品企业被列为创新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

  五强化标准引领,主导或参与各级标准研制110个,推动企业公开3976项标准信息。白云5个单位8个项目获市战略专项资金资助近50万元,广州市老人院获批承担2021年度广东省康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

  (三)健全行政决策制度、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1.强化依法决策意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一是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行政决策事项在提交集体研究前,均由法规部门对决策的主体、权限、依据、内容和程序等进行合法性审查,2021年实施合法性审查140余件。

  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三项清单”管理制度,梳理权责清单、服务事项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等并对外公开,实际工作中对重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全面实行法制审核。

  三是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从专业律所聘请法律顾问负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法律合同的审查。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起草论证有关党内规范性文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均听取法律顾问的法律意见。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一是整理承接市级取消和重心下移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问题清单等、认真分析,撰写书面报告,进一步推动和深化镇街行政体制改革工作。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冻库、重点工业产品、化妆品、农产品、卷烟、皮具、药店等专项检查,加大对“四品一械”、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广告违法等案件的查处力度。2021年立案1837宗,罚没款入库5721.19万元,14宗案例入选国家、省、市优秀典型案例,不正当竞争立案数全市第一,“双打”考核全市第一。

  3.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一是推进采购互联网听证小程序工作,实现行政处罚案件网络听证,畅通陈述申辩渠道,更大程度上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该项目已进入使用前的测试阶段,预计2022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围绕工作实际,坚持不断学习的制度,在行政处罚中力求将普法和化解行政争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策解释、法律宣贯、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等方式,做到和谐执法,柔性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和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1.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履行区市场疫情防控专班、市场和环境工作组牵头职责,出台工作方案14份、工作安排30份、通报2份、处置预案2份、工作指引1份,确保市场疫情防控步调一致、协同作战。

  二是高效精准管控。组织全区99家农贸市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核酸检测,对食品、从业人员及环境核酸检测18.09万份,农贸市场、外卖骑手、进口冷冻食品从业人员100%接种新冠疫苗。严格实行农贸市场“一场一组一预案”全覆盖把守、集中监管仓“一冷库一团队”驻守,累计开展进口产品“件件检”177万余件、“件件消毒”2.56余万吨、“批批检”6170余批。

  三创新药店监管模式。联合属地街道、社区、派出所,对药店进行“全覆盖”网格化立体联动监管,对药店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措施要求考核,进一步发挥药店“哨点”作用精准识别“四类人员”,累计排查发现疫情线索9453条,涉及发热人员9171人次,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四迅速布防布控。累计投入近7.8万人次深入市场一线,开展“禁止堂食”、隔离酒店洗涤保洁、港货店销售退热药物紧急排查,全速推进AI视频监控设备配置,集中仓已安装监控摄像头19个,超额完成79家农贸市场、937家药店安装任务。

  2.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应诉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做好应诉答辩和证据提交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认真剖析复议和诉讼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降低行政风险。2021年度共处理行政诉讼案件106宗,已开庭34宗,其中行政负责人出庭14宗,出庭率41.2%,同期增加个9.4个百分点;审结败诉率10.63%,同期降低27.37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权益保障更放心。全年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承办各类投诉举报咨询工单13.31万件,消委会承办投诉工单4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138.03万元,市民满意率达90.55%。白云区消委会被中消协评为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三是成立了调解专责领导小组,全程跟踪落实包案工作,定期对投诉举报量较多的企业开展行政约谈,从源头上减少投诉举报的产生。2021年度承办工单比去年同期下降18.24%,约谈成效明显。

  (五)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1.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一是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民主监督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保障抓好落实,主动向同级人大、政协汇报年度重点工作,对人大、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研究解决。2021年承办各级人大代表建议9件、政协委员提案14件。

  二是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审计监督,积极配合专项审计以及延伸审计工作,制定并发布局内部审计规定,完善审计制度。

  2.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通过区政府网站主动更新和发布政务服务场所、服务事项、局领导工作分工、部门职能及联系方式、权责清单等,建立闭环工作机制,持续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2021年度受理并答复依申请公开70件。

  (六)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1.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围绕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和“智慧白云”建设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综合业务监管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区电梯智慧化监管系统、智慧白云(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建设重点场所防疫视频AI分析系统。

  2.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并对应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完成梳理事项工作,确保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内容规范、全面。完成省“互联网+监管”系统214条实施清单的认领和40条实施清单的完善工作。

  二是推动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与投诉举报快速处置平台,突破企业登记住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同,无法找到企业的难题,减少线下现场监管执法频次,提高监管效能,创新“互联网+执法”的监管模式,2021年处理线索18538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437份。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学法和培训有待进一步深入

  涉及市场局权责清单1770条,相关法律、规章700余部,无法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机构改革后不少监管标准与规范仍有待细化,仍存在职能边界不清晰问题。

  (二)事中事后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

  大量商事主体通过简便化登记手续进入市场,但退出机制没有同步适应,为后续监管带来难度并伴随行政风险,虽然在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打击下已产生有效的遏制作用,但仍缺乏长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

  (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白云注册登记的商事主体总量超49万户,属市场部门发证监管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特种设备等监管节点居全市前列,市场主体量大,但基础和层级相对薄弱低端,监管和治理难度大,基层履职风险高,辅助执法人员仍需在管理和工作规范方面予以加强。

  (四)事权委托和下放工作导致业务量急增,专业性较强

  在商事登记事项不断压缩工作时限、加快办理进度的情况下,事权委托和下放进一步导致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量增大、工作时间增加,但人员设备、财政保障,工作机制等尚未相应调整及完善,基层履职能力存在风险。承接事项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强,覆盖面广,业务办理人员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全部的业务内容,业务培训相对缺乏。

  三、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智慧监管新模式,全力打造一流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更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的领导,打造担当有为铁军队伍

  通过大力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提升干部法治思想和执法水平,全力打造担当有为、守正笃实的市场监管铁军,真正带动市场监管科技创新水平发展起来,市场监管法治体系完善起来。

  (二)以创新发展为内核,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优化商事主体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四标四实标准地址库的运用,推行简易注销改革措施,加快上线“承诺+现场视频”食品经营许可远程审批系统注销功能,全面推行免除场地证明和住所(经营场所)自主申报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白云经验,塑造白云营商环境新优势。  

  (三)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着力释放经济发展动能

  扎实抓好质量强市工作,打好质量提升、企业标准“领跑者”、知识产权强区、打击侵权假冒等四个组合拳,争取全区商标申请与注册量、有效注册商标量、专利授予量有新的提升,促进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四)以执法监管为保障,全力维护市场竞争环境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重点围绕网络、民生等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决遏制和打击垄断违法活动,全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五)推进学法制度,系统安排培训

  加强领导班子学法用法本领,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监管难题的能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和考核制,对即时培训效果,年度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完善以后的培训计划。                    

  (六)优化人员结构和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整合现有执法队伍,制定措施将职责到岗到人,优化机关人员配置,逐步调整和提高基层一线执法人员以及年轻工作人员的比重,确保基层执法力量;加强与各街镇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交流,及时报告基层执法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加强辅助执法人员管理,规范辅助执法人员工作行为;健全辅助执法人员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工作制度。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