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0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大小:

  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积极深化农业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改革、广泛开展农业普法宣传等工作,促进农业法治建设工作全面发展。现将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单位领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二是提升法治思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局党组率先垂范,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领导干部日常学习内容。2023年以来共组织第一议题学习26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1次。三是加强法治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广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广东省2023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点》《中共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要求各单位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全年共组织法治培训8场。

  (二)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制度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

  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严格遵照《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白云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等规定,凡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局党组会或局务会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共召开局党组会议35次、局务会议25次。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切实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按照《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等规定要求,扎实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合法性审查,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工作。三是加大政府合同管理力度。根据《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合同管理规定》等规定全面开展审查,注重审查合同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全年共审查局对外签订的政府合同173份,有效保障局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合法权益。四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聘请了华商林李黎(前海·广州)联营律师事务所为局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重大合同、重要协议的合法性审查中听取律师顾问的意见和建议。2023年局法律顾问单位共值班47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份,日常值班咨询133次,合同及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查234份,代理复议、诉讼4宗。五是做好应诉和调解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协助办理一审案件2宗,二审案件2宗。2023年我局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没有败诉案件。

  (三)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1.积极推进网上办、就近办。我局许可事项100%进大厅、100%实现“办事不用跑”、100%可网办,69个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由1461个工作日压缩为69个工作日,压缩率达95.3%。

  2.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一是结合白云区渔民的实际情况,我局根据申请人渔业船舶的分布情况,分批次、划区域开展集中检验的办理模式,主动“送服务上门”,上门揽件受理申请材料,省去了渔民“跑腿”的麻烦。二是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全链条智慧监管,引领全区规范使用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管理“无纸化”办公系统,建立并完善以“畜禽产地检疫+运输监管”为核心的动物检疫“无纸化”信息监管模式。

  (四)全面优化涉农营商环境。

  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城乡融合互促发展。一是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聚焦落实“百千万工程”,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专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推进现代化乡村治理。持续深化镇街结对互促机制,推动各镇街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实现“1+1>2”效果。“积分制”“清单制”等制度运用率已达100%,有效激活村自治内生动力。配合出台我区宅基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细则,畅通村民申请宅基地建住宅的通道。三是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筹建农业行业大党委,组建现代都市农业博士团,建立1个区级、2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扶持农业企业引进博士3名、硕士24名,培育“乡村工匠”职称人才34名、高素质农民160名。四是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试点,在全省首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交易活动提供参考价格,有利于杜绝村社干部“主观定价”权利寻租行为,减轻农村集体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的费用负担,以交易底价“小切口”进一步强化集体“三资”监管,推动增收富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五是率先在全区建成区、镇(街)、村、社、企业主体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典范。

  2.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现代都市“全链”农业。一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成功引进点都德(国际)产业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大湾区“菜篮子”保供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是支持农业主体做大做强。指导34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农业企业发放“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发展奖励等财政补助共计554.4万元,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推出首批3条现代都市农业精品旅游线路,连续4年举办白云区农民丰收节暨农耕文化节,举办白云“十大特色农产品”评选活动,组织辖内超过160种优质农产品入驻白云区农业名品超市,促进白云农业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四是主动创新推动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探索“保险+服务”助力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积极与金融保险机构磋商,充分发挥金融工具杠杆作用和保险行业转型“保险+服务”契机,实施广州市白云区高标准农田管护金融保险服务试点,保险服务内容全国首创,实现3年保险期内财政资金放大2倍使用,针对性解决高标项目特别是历史项目“无钱管、无人管、无力管”难题;推行“建管分离”,提升工作专业性和强化廉政风险监管。

  3.不断强化集体经济管理,积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优化资产交易监管。率先推出集体资产交易全流程线上监管模式,实现“表决-审批-交易-记账”线上闭环监管。1-11月共完成集体资产交易6103宗,成交量同比增长28.02%,其中4482宗通过网上电子竞投成功交易。二是深化集体合同管理。全面开展正在执行的经营性合同专项排查整治,加快推动存量问题合同整改收尾,累计追回欠收租金9.88亿元,为村社增加收入4.15亿元。三是细化集体财务管理。指导村社累计收回债权7.05亿元、偿还债务13.7亿元,大力推行村务卡结算、财政大管家、智能收款等监管模式。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将平台线上检查和现场台账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并每月、每季度通报镇街“三资”监管问题,督促镇街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五)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体系,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时录入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系统并及时对外公开。全年共公开行政许可9172宗,行政处罚46宗,行政检查256宗。二是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2023年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查处案件43宗。全年未有对行政执法的复议和诉讼案件发生。局查办的广州圣火喵喵宠物服务有限公司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查办的广州广力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案被评为2023年度广州市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三是进一步健全“两法”衔接机制。健全两法衔接相关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无缝衔接。全年我局共移交公安机关案件线索10宗。

  二、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3年以来,我局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专业法律技能型人才不足。法律专业人员较少,且年龄结构偏大,人才队伍需进一步壮大。二是执法队伍力量较为薄弱,目前局执法事项领域分布在农药、种子、农产品质量安全、肥料、畜牧、兽药、饲料、渔业捕捞等方面,监管领域面临事多、面广、任务繁重等情况,队伍力量仍显不足。三是普法宣传形式相对单一,深入程度有限。虽然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法治讲座、以案说法、线上普法短视频等形式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但是学习方式需进一步创新,以更好提升学习效果。四是农业生产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模式结构较单一、规模较小、分布较散等问题仍然存在,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够健全,蔬菜生产仍是一产重要支柱,植蔬种菜面积、累计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家禽、淡水鱼产量和价格受市场影响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效益仍然较低。五是农村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业态与乡土文化未能有效融合,文化、生态等功能尚需深入发掘利用。六是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待进一步丰富。虽然我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我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仍然较大,农村发展速度未跟上城市发展速度。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继续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进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常态化,定期举办法治专题培训班和法治专题培训讲座,创新学习方式,更多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采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重要性作用。

  (五)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典及农业农村领域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增强村民群众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