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细化形成区委“1311”具体措施,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连续6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4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连续4年网格化考评全市第一,连续3年商事制度改革获市政府督查激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定不移把牢正确方向,全面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行稳致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召开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干部大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把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依法行政、法治考评等工作15次。“会议+书面”述法818人次,组织2.5万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并通过学法考试,实现全覆盖。不断提升考评培育水平,法治广州建设考评成绩居全市前列,鹤龙街、三元里街在全市法治镇街培育验收中包揽前两名,工作成效被摄制为微电影《守护》上、下集,分获广东司法行政视频大赛一、二等奖。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优质政务环境,推行全流程网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方式,政务服务事项减材料比率居全市前列,区12345热线智慧办理系统获中国信通院“鼎新杯”大赛二等奖。优化市场环境,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欧班列融合创新产业园、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等平台,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国际美妆周等活动,“双打”考核连续3年全市第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5万户。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夯实智慧城市平台“7+2”及新城建“1+6”两个底座,推动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领域建设,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全国五十强区第七。
三、坚定不移严把决策关口,全面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推动依法决策,实现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出台《广州市白云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面向镇街、部门组织培训。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发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公开,开展近三年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后评估工作。深化合法性审查机制,创新编印《政府合同审查指引》,优化“专职法制员+公职律师+外聘法律顾问”协同机制,对教育、民政等领域1500多件行政决策开展合法性审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四、坚定不移聚焦规范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紧扣关键环节,健全工作体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出台规范化建设19项举措,建立办案绩效评估、争议协调、执法月报等机制,举办业务轮训百余场,组织协调指导3000多次。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推行季度案卷评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区市场监管局获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突出贡献集体。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区51个行政执法主体在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累计公示执法信息10万多条,公示执法主体量居全市前列。
五、坚定不移立足共治共享,全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平安建设扎实有效。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行网格“十有”规范化建设,创新城中村治理“352”工作法,获评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全区429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服务近3万次。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培优建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3000多个,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三防”应急指挥等项目优化提升。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白云工作站,构建“4+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区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出台防范行政应诉“四不”现象工作指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创新高。
六、坚定不移强化贯通协同,全面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强化监督全覆盖,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发挥监督合力作用,规范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55件,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印发行政争议诉源治理规程等文件,构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落实督查工作,出台争取62项上级督查激励的专项方案,编印《云府督查》51期,立项跟踪督办重大事项。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全区1969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好差评”评价系统,好评率达99.99%。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工作获评市级优秀,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3年获评“中国领先政务网站”。
七、坚定不移打造特色品牌,全面建设核心法务生态圈
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积极主动加快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白云中心区。优化集聚发展,加速广州法务大厦建设,出台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措施“20条”,吸引“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等超40家法务机构落户。深化研学体系建设,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组建“法学高校联盟”,推动省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永久落户,打造法治人才培育环境。强化品牌宣传,全国首创法务区专属形象标识征集活动,获奖标识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上全球发布。承办广州法务高峰论坛等活动,全面提升法务区辨识度、知名度。
2023年,白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全区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抓经济,全年GDP增速居全市前列。但受国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较大,经济复苏带动市场信心回归仍需时间。因此,需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二是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仍需深化。全区多措并举提升镇街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但目前镇街执法人员大部分是原城管执法人员,该部分人员对城管领域的执法事项比较熟悉,但对部分涉水务、环保、卫生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执法事项,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等情况。因此,需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自由裁量权运用等指导培训,推动执法职权从“放得下”走向“接得住、管得好”。三是社会治理能力仍需提升。全区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平安建设取得一定实效。但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白云区人口多、密度大,城中村分布较为集中,人口与警力的比例偏低,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更为复杂。因此,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城中村治理,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白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标准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区”,培育创新创业沃土。三是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执法,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四是打造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白云中心区,全力支持广州市创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