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松洲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强化法治观念、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现代化、锻造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铁军;奋力建设广州西岸数字科技桥头堡,在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亮点、成效
(一)党建引领凝合力,筑牢依法行政基础格局
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根据街党工委班子分工,调整以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依法治街领导小组,制定全街年度法治、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街“十四五”总体规划;在街党工委会议上审议法治工作材料、听取阶段工作汇报16次;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年度专题述法,其他班子成员结合述职工作开展述法。
二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贯通融合学党史、懂法律、抓整改、正作风,整体推进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利用理论中心组、党校、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积极开展“送法上门”、“先进典型讲”等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街道、联社和社区的“十件民生实事”均包含法治宣传内容,目前累计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242次,为群众办实事52件,重点办好了25项实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学法守法用法思维,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定《松洲街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持续开展廉政教育,通过集体观看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受贿案件视频直播及市、区纪委监委的案件通报等形式,筑牢违法犯罪防范意识。不断完善《松洲街道合同管理办法》、《松洲街公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整合街道法律顾问和司法所等专业力量,通过街道及下属单位签订的所有合同必经法务审核等流程,以立规矩、走程序、留痕迹、担责任的形式,切实把各项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四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松洲街要求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第三方前置评估、法律顾问中置审核和党工委集体表决后置决定三大流程;彻底杜绝“拍脑袋”式、“一人堂”式决策的作出,确保每一笔行政经费得到科学合理化使用。
(二)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松洲街前三季度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为629814万元,增速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534893万元,增速排名全区第一。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实质性落地。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场地内所有建筑物拆除及渣土清运、土壤修复工作。全方位推进围护桩施工、码头报建审批、首期路网工程、临时装卸点建设、研发中心项目设计及规划报建、周边环境升级改造等方面工作,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目前,项目已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交地即开工”目标。全面动工以来仅一个月时间,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的产业公司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开出第一张发票,这标志着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项目实质性落地,边建设边纳统,预计年底完成升规纳统。
二是加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区市场监督局、区工商联和税务部门的通力合作,运用法制化的手段,全方位推进“个转企”工作,完成222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完成松洲街商会组建工作、落实惠企政策、协助重点企业人才入户。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打假打私”专项行政执法行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各类行政执法行动125次,清理无证照经营专项行动76次,检查商户471家,发现无证照经营商户66家,成功引导办理证照66家,引导办证率达到100%。
通过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带动辖内优质企业如广州超力混凝土公司完成留守并升级转型;引来乐禾集团总部等重量级企业加盟;完成广州西岸启动区产业园、博沃大厦物业等智能汽车产业、数字商贸产业和在线新经济产业三大产业的谋划。
(三)依法筑牢疫情防控网,加快建成全域免疫屏障
在国内疫情反弹情况下,我街坚决贯彻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抓实抓细社区防控举措,坚决做好防控措施,完善常态化防控制度。快速响应、从严施策、狠抓落实、全面宣传,有力保障松洲街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营造相互监督、共同参与的守法氛围。通过海报、视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涉及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创造齐抓共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居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监督街道的依法防疫工作。
二是狠抓落实,建立社区闭环管理监督检查机制。严防死守,把好“出入口”关。全街开展“地毯式”、“循环式”巡查整治行动,开发松洲街智能社区防疫小程序,推广全街居民扫码登记防疫信息,快速掌握辖内“黄码”人员底数,并告知“黄码”人员尽快到指定地点完成核酸检测,切实管住“黄码”人员。建立社区防控闭环管理工作每日通报制度和社区防控工作重点提醒机制,聚焦隔离酒店闭环管理等重点环节,形成“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管理闭环。目前,隔离酒店共接待483人次。核酸采样共189704份,其中人员采样187804人,外环境采样1900份。
一是依法开展交通整治,不断净化交通秩序。我街成立交通整治工作专班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和公安派出所,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并针对重点路口、路段交通秩序进行依法整治。通过固化劝导执法、清理整治高危黑榜企业方式,减少安全隐患。推动重点治理广海路段交通黑点、校车专项整治统一行动。截至目前,共约查劝导各类交通违规行为人约32000人次,共约开展五类车整治行动30次,行政执法797宗,查扣违规车辆756辆,依法要求3家企业整改。开展教育宣传活动173场,开通松洲街交通整治办官方微博。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十二号线聚龙站、十三号线涉及罗冲围站、松溪站、西洲站、槎头站、5个站点借地工作基本完成。严格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规定,持续推进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项目(松洲街段)征收补偿工作;依照法定程序顺利完成完成棠槎路-嘉忠物流、超力混凝土有限公司清拆工作。区粮食管理中心槎龙地块收储项目的土地及房屋收储补偿工作的项目已完成测量。
三是依法加快城市更新速度。根据《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等相关规定,积极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目前,螺涌、松南、松北已完成入户测量工作、政策宣传,目前正在开展二轮公示。推进西盈物流园物流园计划进行整关闭工作,实施产业转型,积极配合完成我街15个老旧小区摸查工作。
四是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法》等相关规定,持续开展水域环境整治工作,在螺涌、松北涌、鹿劲涌流域实施排水单元整改,目前松洲街辖区内需整改排水单元共有198个,其中有184个已完成整改,占总整改单元数的93%。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加强河涌日常巡查,完成全部河涌河长制公示牌更新18个。
依据《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开展河岸违建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我街已完成整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加强“散乱污”治理,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任务数为21家。已完成清理整治任务,其中搬迁3家,就地整改18家,完成率为100%。定期巡查施工工地扬尘监管情况,督促施工单位落实6个100%扬尘防治工作,推动废气类排放单位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及联网工作。
五是市容市貌更整洁。根据《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广州市市容环境管理规定》等规定,做好整治“六乱”,教育整治乱摆乱卖3786宗、占道经营3983宗;清理乱拉挂212宗、乱张贴182宗、乱堆放184宗,清拆、清理违规户外灯箱广告招牌162宗、充气拱门、飘篷79宗。依据有序推进违法建设治理任务,我街今年的违法建设治理任务(包括新增违法建设、历史存量违法建设和河涌违法建设)总量为32万平方米,拆违任务艰巨(去年任务数为16万平方米),至今为止,已拆除139宗,21.81万平方米。
一是提升治安防控力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重点开展禁毒工作、强化扫黄禁赌专项行动,反邪教活动持续推动。全街共113名户籍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控系统,管控率达100%,实现连续六年吸毒人员零脱失。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禁毒法》的宣传活动,开展禁毒宣传活动48场,发布27条禁毒教育“抖音”、“微信视频号”短视频,各级媒体宣发我街禁毒工作稿件71篇次。2021年1月至10月,我街总警情13084宗;案件类总警情1310宗,同比下降16.9%;刑事警情477宗,同比下降10.5%;治安警情833宗,同比下降20.1%;两抢警情3宗,同比下降25.0%;盗窃警情461宗,同比下降10.1%;诈骗警情440宗,同比下降9.3%;伤害警情61宗,同比下降48.7%。
二是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聚焦辖内江南果蔬市场、新源粮油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商圈内合同类、劳资类纠纷多发情况,依据《人民调解法》,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统筹,建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N个专业批发市场调解工作室,搭建“1+1+N”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辖内市场纠纷就地化解。目前,松洲辖区的15个专业市场中,共有3个专业市场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专业市场设有调解室。不断发挥“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因地制宜,把江南果蔬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专业市场,形成一套专业市场矛盾纠纷化解的“松洲模式”。
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按照“党政主管、综治主导、行业负责、公安主打、社区参与”的工作格局,做细工作方案、做足经费保障、做实行动举措。成立上门劝阻三人小组。按照一社区一组的标准,全面落实24小时不间断运转工作机制,快速介入、有效劝阻、准确拦截。组织宣传小组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十进”活动,累计投入经费11.5万元用于宣传,共计悬挂条幅200条,环保袋500个,宣传本500本,扇子500把,反诈宣传单张26000张,易拉宝1个,宣传海报21500份,报警卡片15000份。制作宣传视频1个,并在“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认真开展易受电信网络诈骗人群宣传教育、“清源”、“断卡”、反诈吸粉注册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约17000人上门筛查工作,清查居所1635间,排查档口227间,扫窝点24间,打掉窝点17个,完成穗安反诈约55000“吸粉任务”,“国家反诈中心”APP完成约87000人注册。
四是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力度,加强开展安全生产各大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全街安全生产。落实街道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的安全生产、消防大检查,进行安全联合执法大检查。积极开展打击“黑加油车(站)”专项整治工作。截至10月31日,我街共出动6386人次,检查企业2441家/4902次,使用各类文书7270份,其中现场检查记录4968份,整改通知书1245份,复查通知书1057份,查出一般隐患2474处,跟踪落实整改2474处,整改率100%;无重大事故隐患。我街立案进行安全生产处罚案件41宗,行政罚款37.8万元。与2020年(26宗,23.5万元)同比案件宗数上升58%,罚款金额上升61%。
五是加强来穗人员及出租屋管理工作。联动开展出租屋专项行动,设置“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及《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通过出租屋管理员(网格员)常规上门“洗楼”巡查采集信息。截至10月底,全街登记在册来穗人员76715人(与去年同比减少18.64%),在租出租屋3824栋、36840套(与去年同比增加0.05%)。新登记来穗人员26491人(与去年同比减少36.38%),注销50647人(与去年同比增加1.75%);登记在册外籍人员居住的房屋343套,居住外籍人员707人;受理居住证业务14657宗(与去年同比增加5.02%)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9429宗。共征收出租屋综合税649.27万元,完成率为72%。
(一)基层执法人员流动性较大,个别新进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仍较为淡薄,对于不断更新完善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总满足于被动式的完成工作任务,法制学习的主动性仍不够高,与当前我区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后,执法队伍的人员结构、工作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暂不能完全胜任改革所设定的目标要求,有待通过各项业务培训予以提升;
(三)受经济、财政压力的局限,当前街道法律顾问的酬劳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不占优势,对于人才的吸引和激励不够,其发挥“保驾护航”作用仍不够显著。
在2022年,主动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带建设,打造广州西岸桥头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食材之都、现代商贸服务业。围绕华为的产业生态,借助其较强的产业带动和集聚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关联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主体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上下游生态关系,形成以高质量招商为引领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是在重点项目上实现新作为。继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继续全力推进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项目施工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做好广州食材之都特色平台的谋划和建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在基层治理中开启新气象。运用法治化方法手段,进一步夯实社区网格基础,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强治安热点区域的整治,同时加大防范力度,做好禁毒、反诈、反邪、扫黑除恶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信访,落实生产安全,确保平安生产。
三是在改善环境上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水域环境整治工作,切实做好网格化治水工作,建立污染防控网格管理常态机制。全力攻坚污染防治。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六乱”治理,重点整治主干道环境秩序,强化次干道及内街巷整治力度。继续严厉查控“两违”及规范工地管理,持续做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实施精细化城乡管理,打造宜居的城市家园,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