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镇街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大源街道办事处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8 来源:大源街 字体大小:

  大源街道成立以来,坚持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积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及组织领导,成立依法治街领导小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依法推进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大力提高行政执法科学化法治化水平,现将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年度主要举措和亮点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统筹能力有了新提升。

  一是加强党工委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谋划。健全党工委决策议事协调机制,严格落实《大源街“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大源街党工委会议议事规则》《大源街党工委书记办公会议制度》,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民法等法律法规列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党工委会议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二是聚焦基层法治建设,构建“党建+治理”战略架构成立大源街依法治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加强全街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全街43个经济社全覆盖组建党支部,推行经济社社长任命制,成立“两新”党组织20个,覆盖40多家企业,推动辖内8家五类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成立大源街村(社区)网格党组织共109个,全覆盖落实党建“4+5+1”制度,强化统筹组织。切实做好系统内普法,落实镇街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法律知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

  (二)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提升服务水平。建成大源村党群服务中心,推动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落地,有序推进三线整治工作,积极协调辖内各区属公共资源落实42个5G基站建设任务。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承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案件5943件。

  二是深化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自由裁量权相关规定,根据实际执法检查情况,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做到量行相当、裁量准确。突出联合执法和常态化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模式,畅通执法监督渠道,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利。联合税所宣导国家税务帮扶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引导企业升规纳统,为企业争取相关惠企政策,为企业管理人员入户和子女入学提供相关指引和帮助。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开展打假联合行动,查获高案值假冒伪劣产品,避免流入市场破坏正常经营秩序加强对出租物业的监控和巡查力度,重点打击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违法行为。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搭建具有大源特色的“全链条”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成立大源街商会,举办招商推介活动7场,昌盛汽车产业园、中科创新产业园、益云智慧物流总部等项目意向落地企业近百家,大源村、石湖村留用地项目吸引近10家大型企业洽谈。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公正文明执法打开新局面

  一是深入推进镇街执法体制改革。深化镇街体制改革,统筹优化机构设置,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进镇街行政执法。强化业务培训,严格落实执法重心下移,积极动员街道未持有执法证在编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不断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并加强执法协同,提高执法效能,逐步形成执法合力。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二维码”公示制度,运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每周坚持对已办结案件进行网上公示。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纷。

  三是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打通乡村法律服务建设渠道。把村(社区)法律顾问作为服务群众法治需求的切入点,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大源街三个行政村、三个社区均已设置法律顾问。大源街村(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14余人次,开展宣传讲座24次,协助村委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11次,出具法律意见8件。

  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2021年大源街高标准完成拆违任务,完成违法建设治理任务量72万平方米,完成率为90.19%。整治“六乱”4478宗,整治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381宗,整治“散乱污”123家,并持续开展“回头看”检查,严防死灰复燃。

  五是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风险大排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整治摩托危险驾驶行为,整治居民楼楼道、逃生口堵塞现象,处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行为。能现场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则以网格事件上报,由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处理。

  (四)法治助推规划建设,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高。

  一是强化高质量规划引领。积极与区投促局、市城规院、戴德梁行、市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等部门对接,研究制定《大源街“十四五”规划》《大源街产业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地图,明确“一核三区”产业空间布局。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重点跟进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益云智慧物流产业孵化基地、林安和龙科技创新谷启动区等重大平台项目。

  三是强化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规上企业从114家增至141家,传统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大源村在成为全国首个年交易额破百亿元的“淘宝村”基础上,实现直播电商类企业升规纳统“零”的突破。搭建具有大源特色的“全链条”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形成大源街招商引资载体基础数据库。

  四是依法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推动大源村“重点村”综合整治规划,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划分20个城市更新单元滚动改造。加快城市更新工作步伐,计划采用“全改+品质提升”模式,推动大源村二期更新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完成辖内所有物流园区整治提升,盘活存量旧厂房、旧园区载体,重塑功能形态。提升市政环卫保洁专业化水平,扎实做好垃圾分类,持之以恒推动全域环境再提升。继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全方位实现截污纳管,同时加强河涌两岸景观空间的优化美化。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新引擎

  一是打造大源村社会治理广州样本。全力以赴将大源村打造成市域社会治理城中村样板,积极参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21年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同年4月,大源街道党工委报送作品《党建统领创新基层治理格局》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2020-2021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大赛荣获二等奖。

  二是推行网格“五长一员栋长制”微治理。全街共划分136个网格,每个网格的“五长”队伍已建成,队伍达500余人,目前建立“五长”网格群约144个,上报网格事件共19546宗,办结19409,办结率为99.3%。常态化上门巡查出租屋,登记在册来穗人员13.69万人,排查消防安全隐患1.35万件。

  三是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大力推动“雪亮工程”,健全辖区视频监控体系,以大源村为试点,在大源村8个经济社推广使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智慧社区平台,落实“四级贯通、接诉即办”机制。

  四是开展突出问题治理。加强社会面管控,对辖区经营式公寓、时租日租房、出租屋、自住屋、旅业、消费娱乐业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加快完善大源地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案件类警情持续下降,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摩电交通安全等治理效能。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道路交通、物流站场、电商园区、建筑施工等安全监管。

  (六)强化法治保障作用,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新规范。

  一是层层压实防疫责任。严格排查重点人员。按照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对国家重点地区来(返)穗人员以及广州市内重点地区人员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做到“四个一”,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并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对高、中、低风险地区返穗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来穗中心与派出所对来返我街辖内的居民开展信息和行程排查。成立大源街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11个工作组、14个专班,明确各部门、村居职责。

  二是高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完善“三人小组”重点地区来返穗人员健康服务管理,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全面保障辖内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4次,累计检测约51.3万人次,实现大源街抗疫精准筛查,确保不漏一人。

  三是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利用短信、大声公宣传等方式,积极发动街道辖内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确保落实“应接尽接、愿接尽接”要求,加快筑牢保障群众健康的免疫屏障。

  四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社会面防控各项要求,发动街道、村社工作人员近4万人次深入市场、商超、企业、园区等公共场所开展防疫宣传工作达6000余次,通过广播、标语、微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让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克服侥幸心理,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七)健全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促进规范透明运行。

  全面实行社账村管、村账街管,建立大额资金异动银行预警机制,推动“三资”管理平台与银行系统数据无缝对接、实时监控,落实重大事项申报制度。辖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49个基本户,44个财政专户、46个土地专户。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事机构,推动9个经联社监督委员、93个经济社监督委员对货币资金管理、日常财务收支、重大财务事项和财务公开进行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办编制执法人员14人,现有9人,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大源司法所人员编制偏少,导致宣传活动开展受限。

  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健全有些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或者有些制度已经建立了,但干部在制度的执行上还有偏差,法治意识仍需提高,部分工作环节和工作岗位还存在廉政风险和隐患点,亟需尽快完善制度,消除廉政隐患。

  (三)社会治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电商纳统纳税难度大,物流园整治提升成效要进一步深化,转型升级需要下更大气力。二是环保、安全生产基础较差,整治力量不足不实,环保问题容易死灰复燃。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仍有较大压力,电诈、摩电、民宅办厂形势依然严峻;四是村社集体收入偏低、各村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地域发展不平衡,数量不足,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视频设施建设滞后,且视频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存在盲点和死角。

  三、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街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化党委法治建设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强化法治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实施中心组普法学法制度,切实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宪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深入贯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加快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完善统计数据快速反馈和共享机制,做好指标预警通报、督导协调等工作。加强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跟踪监测,及时准确预判全街经济运行情况。充分依托大源村智慧网格化监管系统,深挖涉假窝点,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开展烟草、食品、化妆品、皮具箱包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打假联合行动,重点对大源村打假警示区域组织打假行动,结合“消防安全”“洗楼”等行动对我街物流运输、仓储、零售等各行业开展全链条打击,全面净化市场经营环境。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2021年白云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聚焦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党工委依法治街体制机制,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法治示范街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