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设置产科门诊及产儿科住院部的建议》(第123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相关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辖内产科资源及分娩情况
白云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七普统计数据辖区常住人口374万,其中常住育龄妇女约77万,户籍育龄妇女约30万。截至2022年5月,全区共有助产机构23家,其中公办医疗机构15家,民营医疗机构8家。按医院级别分:三级医疗机构10家、二级医疗机构4家、一级医疗机构8家、未分类医疗机构1家(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按妊娠监护类别分:Ⅴ类助产机构4家、Ⅳ助产机构2家、Ⅲ助产机构5家、Ⅱ助产机构3家、Ⅰ类助产机构7家、未定级助产机构2家(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广州白云山医院)。Ⅳ类及以上助产机构占所有助产机构总数的26%,Ⅲ类及以下助产机构占74%。2019-2021年白云区分娩量分别是35176人、26730人、24282人,整体呈下降趋势。
二、医院基本情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以下简称“同德围分院”)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建设幸福围”的重点民生工程,是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运行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79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97.72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住院楼(9层)、门急诊楼(4层),地下室2层,停车位约220个。医院实际开放病床255张。同德围分院于2017年6月26日正式开业,目前住院部设有骨伤科、妇科、外科、心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肺病科、脾胃科共9个科,门急诊楼临床科室设有急诊科、血透室、儿科、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妇科、内科、眼科、针灸科、肛肠科以及肠道门诊。2021年门急诊数量达491044人次,同比增长37.11%,出院病人达6897人次,同比增长21.45%,病床使用率达93%,为保障同德围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同德街道产科资源及服务情况
(一)同德街道服务情况。根据妇幼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显示,同德街道2019-2021年产妇数979人、679人、941人,2022年1-5月同德街道产妇数340人,孕妇选择分娩机构以省妇幼保健院、市妇儿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区中医医院、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为主。
(二)同德街道周边产科资源分布。区域内同德围分院周边3公里内有3间助产机构,开放床位226数,2022年5月产科收治产妇数456人,平均床位使用率18.74%,服务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四、关于同德围分院暂未设置产科门诊和住院部的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人口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三胎政策实行后,产科需求不会骤增。经了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珠玑路总院及同德围分院目前均未开设产科,没有相应专科人才储备,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产科人才缺失的问题。且区域内同德围分院周边3公里内已有多家助产机构,可以基本满足同德街群众对产科的就医需求。
五、关于同德围分院暂未设置儿科和肿瘤科住院部的情况
根据相关医疗卫生规划,同德围分院是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运行,总建筑面积28897.72平方米,开放床位255床,病床使用率达93%。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21)以及医院实际建设布局,目前同德围分院现已满负荷承载,暂无多余场地和用房建设独立的儿科和肿瘤科住院部,经医院对群众就医需求和周边医疗资源布局的调研,优先保障危急重症抢救及内科、外科、妇科等基础性、就医需求大的专科开展住院服务。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局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高度重视同德围片区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德围分院的科室设置,在突出中医医院特点,发挥中医药对常见病、慢性病防治的优势基础上,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储备,重点加强急诊科、血透能力建设,提升同德围分院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为解决同德围片区群众对儿科和肿瘤科住院需求,在场地限制下拟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医疗场地不足与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矛盾。一方面继续加强同德围分院儿科、肿瘤科门诊建设,健全珠玑路总院与同德围分院的协同机制,完善同德围分院儿科、肿瘤科门诊至珠玑路总院儿科、肿瘤科住院部的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儿科、肿瘤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对同德围分院开展儿科、肿瘤科住院服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在医疗业务用房不足的条件限制下,探索设置由内科住院统一管理肿瘤科联合病房,开放部分留观床位供儿科患者住院使用。下一步区委区政府组织研究解决同德围分院业务用房问题,科学谋划同德围分院的发展规划,更好地满足同德围片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30日
(联系人:张浏欢,联系电话:3943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