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关于政协十一届广州市白云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21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12-07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字体大小:

梁艳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建立区、镇街、村社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健全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第2022160号)提案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区妇联、团区委、各镇街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现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已基本形成纵向“1个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24个镇街社会心理服务站+403个社会心理服务室)”的三级平台,横向包括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多系统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营造出有利于“理想和平、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委员的建议,从为个体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上升华至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二者相互相成,更加精准地把握着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非常有利于推进我区社会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序和持续发展。

   一、高位统筹,协同推进

   为推进和不断规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区先后印发了《白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白云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度和工作方案,建立了白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副区长担任召集人,区委宣传部等13个区直单位和24个镇街为成员,为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制度支撑。其中,《白云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中提出,通过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教,使我区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知识显著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要在2022年底达到25%以上,从机制上明确了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内涵。

   二、构建平台,完善体系

   2020年以来,我区基本形成了区-镇街-村居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主干,各职能部门和行业心理服务平台为辅的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包括卫生健康、教育、妇联、团区委、各镇街和各行业,服务人群从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人、司法管教等逐步面向集中隔离对象、孕产妇、防疫工作者、机关团体等各类人群。具体有:一是区卫生健康局充分结合区精神卫生中心(石井人民医院)职能定位,设立区社会心理服务培训基地、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人才和处理紧急危机干预事件,截至目前已分别针对镇街、医护和部门等三类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开展了三期理论培训,已组织50余场次线上培训,人数达到284人;心理危机干预个案143人次。积极发挥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未成年人一站式刑事办案平台作用,提供温馨、舒适、祥和的环境,联同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共青团为被虐待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敞开心理魔障,同时有力打压犯罪嫌疑人,提升伤害未成年人破案率,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每年约为百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二是区教育局形成了“区-片-校”三级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设立白云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七个片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咨询)室,为未成年人及家庭父母提供心理健康宣教和咨询干预,截至2022年8月,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已实现全覆盖,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成率已达到80%以上。三是区妇联依托镇街、村居妇联组织、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婚姻调解委员会、舒心驿站、婚姻家庭社会服务项目,为有需要的妇女群众,特别是困难妇女儿童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团区委依托“青年地带”青少年社工服务站阵地等团属社会工作服务阵地,积极研讨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五是24个镇街+403个村社心服务平台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投入运营,其中永平街充分结合本街道社会力量资源,与所在属地医疗机构白云心理医院建立合约关系,将社会心理服务站与医院心理干预室充分结合,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融合,为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场地和专业技术保障;新市街购买了深圳德瑞姆心理咨询优先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服务,建设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套了心理测评软件、沙盘套件等设备,同时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平均总来电数约1000单,提供咨询次数约300次(含回访咨询)。

   坚持市、区双联动,紧密联系市级心理服务资源,助力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一是建立了市精神卫生中心-区精神卫生中心双向沟通联系机制;二是与市卫健委、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了《校园心理服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三是与广州中立校园安全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搭建公益性“排查+预防+治疗”心理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四是与广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共享,介入和管理青少年个案。

   三、强化配置,提升能力

   一是区财政局将社会心理建设与服务、精神卫生专项经费纳入了2022年度财政预算,安排进度款130万元;安排各镇街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等专项3.1亿元可统筹用于镇街社会心理服务站、村(社区)心里服务室;安排村社民生实事项目资金2.76亿元可用于打造村社社会心理服务站。二是24个镇街通过“四中心一平台”设置有专门的社会心理服务室,并引入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从专业的角度致力于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三是区卫生健康局不断提升全区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8月,我区共有各级各类精神心理卫生医疗机构12家,精神科医生270人,心理治疗师32人。其中设有心理科门诊医疗机构10家,专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咨询门诊3家,精神心理门诊逐步健全完善,极大地方便公众便捷享受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疗服务。

   四、汇聚人才,强大队伍

   一是组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州市老人院医院、白云心理医院,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医院、白云精康医院等辖区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家成员和22家基层医疗机构精防医生,成立广州市白云区医学会精神心理分会,作为我区心理服务的技术联盟,承担紧急心理危机救援、镇街心理队伍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宣教等任务,分会成员达到70人。二是24个镇街通过购买第三方(含医疗、教育、民营企业等)服务的方式,引进各类心理健康专家(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干预社工等),在原有人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心理服务队伍数量,提升基层心理服务水平,很好地解决了服务人员层次不高、专业技术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三是联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建一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约30人,已正式发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聘书。四是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广州市白云区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专家库、广州市白云区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为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五、多样宣传,提升素养

   一是结合睡眠日、预防自杀日、精神卫生日等国际性的节日,通过录制视频、贴宣传标语、公益讲座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今年以来,各镇街开展各类人群心理服务194场次,覆盖人群9593人次,处置个案145宗。二是充分利用“白云心理”、“妇女之家”、“青年地带”、“父母讲堂”、“心灵小贴士”、“心语树洞信箱”等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向广大群众展示区内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今年以来,“白云心理”公众号共发布推文96篇,阅读人数达到7.8万人次。三是制作和印发心理健康宣传单张2万份派往各镇街和各隔离酒店,内容包括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地址和联系方式、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介绍、健康心理知识等,方便公众及时寻求协助。四是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各学校认真落实每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逢学期初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课,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从个体心理健康服务出发,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手段,逐步提升我区常住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感谢你们对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    

2022年10月20日      

   (联系人:刘拓元/李良华/邝丽月;联系电话:39431761)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