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李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居民住宅区及周边经营场所噪声管理的建议》(第6505号)建议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住房建设交通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9日进行了电话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噪声自动监测工作落实情况
为加强白云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减轻噪声污染扰民,我区大力推进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安装。目前,主要安装区域集中在施工工地、公共场所等两大类噪声源。
(一)全力推进施工工地噪声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联网。
我区加大资金投放,建设了“智慧住建”“智慧城管”等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并在平台系统中专门建设了施工项目监管模块。通过布设扬尘、噪音监测和视频监控等数据采集设备,对施工工地固定监测点的扬尘、噪声、气象参数等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和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监管平台。
截至目前,上述监测系统共接入225个施工项目,实时监测261个噪声点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施工项目的环境质量状况,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相关工地施工噪音防控治理提供了环境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
(二)积极鼓励公共场所建设噪声监测显示屏。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公共场所噪声扰民问题,白云区在白云湖公园、太和文化广场、无极限广场等公共场所共建设安装11个噪声监测显示屏。实时反映相关公共场所噪声水平,并设置超标提醒等功能,有效帮助群众做好自我管理,在不影响他人工作生活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自觉控制音响播放设备的音量,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餐饮场所、室内装修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一)餐饮场所方面。
一是加强日常管控。根据《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指引》等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执法人员加强日常巡查管控,督促餐饮场所经营过程中控制噪声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二是强化宣传引导。白云区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进行宣传科普,督促餐饮场所对墙体、门窗等部位采取隔声降噪减振措施,同时引导提升居民公众依法参与噪声污染、处理噪声纠纷的能力。三是推进在线监控安装。经排查统计,全区涉油烟大中型餐饮场所共1278家,目前已推动414家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控设施,涉及风机开关状态、净化器开关状态、油烟平均浓度等6项参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管平台,对餐饮场所噪声、油烟等污染物达标排放起到了较好的监管作用。
(二)室内装修方面。
一是加强监管落实。印发《白云区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室内装饰装修安全管理的通知》,督促物业企业严格落实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申报登记制度,与业主、装饰装修企业签订《住宅装饰装修服务协议》,规定允许施工的时间,加强文明施工,并要求物业企业落实巡查管理。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物业、居民的宣传,明确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三是加强矛盾调解。如存在室内装修噪声扰民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首位,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对装修单位进行劝导教育、调解矛盾,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三、餐饮场所、室内装修安装噪声自动检测设备面临的困境
一是监测设备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一套通用的噪声自动检测设施动辄几千元,如若强制安装噪声自动检测设备,将增加商户及装修业主的成本开支,且无相关法规依据,会引发新的矛盾。二是暂无相关监测技术标准。由于餐饮场所、室内装修活动产生的噪声具有流动性、偶发性的特点,监测难度较大,且国家、省、市均未出台相关噪声自动检测设施的技术标准、规范,无可供参考的监测标准、依据。三是监测数据无法作为执法依据。因无相关监测技术规范,监测设备安装时会面临设备类型选择、检测标定参照、安装技术要求等问题,无法确保自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能作为认定噪声超标违法事实的证据。
综上,目前暂不具备强制要求餐饮场所、室内装修活动安装噪声自动检测设施的客观条件。
四、下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抓好全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将继续加强对施工工地、餐饮场所、室内装修等噪声源的日常巡查管控,最大程度减少噪声污染对居民群众的影响;二是深入群众一线,多渠道运用集会、传单、广播、电视、微信、自媒体等载体,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绿色低碳安静社区建设;三是配合省、市工作部署,鼓励低噪声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为白云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感谢您对我区居民住宅区及周边经营场所噪声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
2024年6月21日
(联系人:刘超,联系电话:3706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