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过1300万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3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部长从四方面作出解析。
部长尹蔚民表示,
第一,经济持续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经济增速这几年在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去年GDP增速是6.7%,经济总量超过74万亿。由于经济这个蛋糕做大了,所以就业的容量相应就扩大了。经济基数大了,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拉动就业的能力也比过去更加强了。“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十二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70万人;去年GDP增长一个点,拉动就业超过了190万人。
第二,经济结构在调整,在优化。不同的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拉动能力是不同的,特别是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平均要高出第二产业20%。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6%,高出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优化,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改革持续释放红利。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以“营改增”为重点的税收制度改革,同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在不断增加,就业形态也是多元化,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不断显现。去年日均新增企业户数15000户,同比多增了3000户,就这一点对于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就达到了40%。
第四,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张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