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专栏 > 安全消费 > 消费警示

聚焦消费热点 共促消费公平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大小: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约而至,广大消费者也将视线再次聚焦在各种消费陷阱和维权话题上。为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更好的营造白云区良好消费环境,结合往年白云区消费者投诉热点,在此提醒:

  警惕诱导性消费,拒绝“手机免费送”陷阱些不法手机店档以“0元购机”“抽奖中平板”“商城积分送手机”等噱头诱导消费者进店购买手机,在其不清楚协议内容的情况下签订购机或是贷款协议,往往造成消费者陷入“话费没有按时返还”“高价购机”、小额贷款“利滚利+违约金”及征信受损等困境。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在进行预存话费购机时,要提前咨询移动、中国电信等大型电信运营商充值话费限额,切莫超出限额充值减少不可预测风险。切不可轻信商家口头承诺,在签订相关合同前要了解活动细则,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量力而行,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预付消费多样化,严防“大优惠”陷阱。消费者在进行相关预付式消费时,尤其是大数额预存,应充分了解商家是否具备经营资质及实力,切莫贪图所谓的“大优惠”,签订相关规范合同及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或是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合理条款,保留相关服务证明材料,保持理性、谨慎的消费意识,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警惕虚假宣传,莫掉花言巧语陷阱。随着老年人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不法分子在其中找到商机,可能存在夸大虚假宣传产品行为。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充分了解保健品企业及产品信息,客观理性理解产品功能作用,同时保留相关票据。擦亮双眼,切莫轻易听信销售“能治百病”等说辞,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消费谨慎莫冲动,规避网购促销陷阱消费者在网购时选择正规电商平台,拒绝私下转账,注意甄别促销规则条款,切忌贪便宜和盲目“凑单”消费,消费后保留凭证便于发现权益受损及时投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大消费者如在消费活动中合法权益被侵犯,请保存好相关票据凭证等证据资料,及时拨打12345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健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体系,积极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