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文化机构信息公开专栏 > 文化馆馆务公开 > 工作信息

文化惠民点亮群众“夜生活”

文化惠民点亮群众“夜生活”

发布时间:2018-08-17 来源:白云区文化馆 字体大小:

白云时事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今晚要放映《红海行动》,我准备去看!”早早收到通知的村民吃过晚饭,便来到大树下,等待电影播放。近年来,随着我区舞台艺术送农民、电影送进村、曲艺活动室等文化惠民工作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电影、跳舞、看文艺演出等,已经成为我区群众茶余饭后新的“夜生活”。  
走出家门看电影、看文艺演出
   8月10日傍晚,夜色开始降临,笔者跟随钟落潭镇两名放映员——今年43岁的曾宪科和26岁的曾祥波来到茅岗村,给村民播放电影《红海行动》。很快,现场的村民渐渐多了,有的拖家带口,有的三两小伙伴带着板凳过来,将近有百名村民,大树底下热闹起来。
  “我们一个星期前就收到通知了,今晚是掐准了时间来看电影的。”村民邓伯告诉笔者,以前吃过晚饭后,自己多是在家看电视、打麻将或者溜孙子,年轻人多是捧着手机看综艺、打网游,如今村里的活动多了,他们也走出家门,和左邻右舍凑个热闹,看看电影。 


   正在悄悄改变茅岗村民“夜生活”的,是近年来我区大力促进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
   当前,我区4个镇有行政村118条、社区19个,常住人口约72万人。我区每年都会制定计划并下发到各放映队,为村民放电影。曾宪科给村民放电影8年了,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提前带设备到指定场所搭架子、拉屏幕,篮球场、祠堂门口、公园均是放映场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区已放映公益数字电影815场次。
   和茅岗村民不同的是,家住新市墟附近的吴女士,傍晚时分更喜欢到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透明艺术空间看文艺表演。“这里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场演出,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有空我都会带着孩子一起来。”
   和吴女士一样,不少街坊也在茶余饭后走出家门看文艺演出。从今年4月起,白云红色文艺小分队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巡演活动在各镇街巡演,公益惠民近2万人次。
到祠堂唱起曲来、跳起广场舞
   除了送到家门口的电影和文艺演出,广场舞和唱粤曲也是我区群众给自己安排的又一“夜生活”乐趣。
   傍晚时分,平和大押广场前的路灯亮起来,广场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平和大押管理员黄普锋介绍,自从2012年平和大押开辟为区民俗博物馆后,平和大押前的这片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每天晚饭过后,就有不少村民到这里跳广场舞,有时还有一些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队到这里“比舞”。这种“农”味十足的娱乐休闲方式,让不少人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事实上,不管是文化惠民的受益者,还是文化惠民的参与者,他们都找到了“夜生活”的打开方式。 


   双明星曲艺团团长朱丽明就是通过送戏下乡,成为文化惠民的参与者。从1995年组建双明星曲艺团开始, 23年来,朱丽明经常受邀到各个村庄祠堂前演出,到老人院为长者唱戏。每次演出前,她都会精心挑选曲目,让群众看得舒心,听得开心。作为土生土长的白云人,她说,以前村里的人傍晚时是在地里劳作,因为这段时间太阳晒得没有那么猛烈,比较适合干农活,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都会出来看戏、跳广场舞。
   区文化馆馆长冯耀波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舞台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单是广场舞队伍,我区就有500支。据悉,接下来,我区将面向基层,推进2018白云区“白云风采香飘四季”系列文化活动,组织“白云组歌”系列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活动,开展“羊城之夏”市民艺术节系列活动,同时落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做好“百场电影大巡映”等惠民活动,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