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西建、东业西转、东企西招……2021-2023年,我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粤黔两省工作要求,围绕黔南州荔波、平塘、罗甸三县的发展定位和县域经济社会特点,通过产业协作、招商引资、人才交流等途径,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协作局面,奋力打造新时代区县结对协作的新典范。
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脱贫地区发展的关键。我区因地制宜,找准黔南州三地发展特色,依托当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业。
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位于樟江河沿岸,玉朝大道和果园观光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凉,无霜期长,适宜种植枇杷、蜜柚等水果。2021-2022年,我区瞄准当地这一优势,积极助力朝阳镇八烂村发展水果产业,先后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288万元,主要用于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建设、产业生产便道、村寨内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补齐产业生产短板。
“白云区帮助完善朝阳镇枇杷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让朝阳镇的枇杷更好地走出去,能够避免枇杷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导致损坏。种植户对果树进行养护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收入效益都好很多。”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陶小勇说。
在平塘县,白云区立足平塘县“中国天眼”优势品牌及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平塘云岭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探索打造数字化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精品水果产业,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据了解,我区在该基地投入500万元,建设精品水果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控制中心、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土壤墒情信息收集等,让土壤、温度、湿度、气象等信息在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
“这套系统带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而且白云区帮助引进2家东部地区水果种植企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点和培育家庭农场的孵化器。”平塘县塘边镇党委副书记王道顺告诉笔者,目前,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向群众流转荒坡,吸引群众到基地务工,带动务工群众通过参与全流程管护学习种植技术的方式,来提高群众收入。
塘边镇清水村村民周三妹常年在基地中务工,她说:“以前在家里种稻谷和玉米,只有吃的,没有用的。现在在基地工作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真的很感谢广州白云的帮助。”
同样地,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逢亭镇床井村农业产业园区共建项目、逢亭镇上隆村茶果场、罗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罗甸工业园(城西片区+边阳片区)等产业项目,均有白云区帮扶产业发展的印记。仅是今年,我区已针对罗甸县产业园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612万元,并引导6家企业入驻园区,完成新增到位投资额11300万元。入园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数312人,其中脱贫人口132人。
组团结对助推教育发展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帮助荔波、平塘、罗甸三县提升教育水平,白云区教育局连续多年派出教师团队“组团式”驻点帮扶。
在平塘民族中学,我区立足教育现状,倾力打造了9个“白云天眼班”,秉承“小而精”的办学理念,每班实行30人左右的“小班额”教学机制,同时,帮扶团队从学生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学科学习、心理调适等方面点对点指导,顺利完成1400名学生的“选课走班”工作,助力高中学子明方向、起好步。
王志英是东西部“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队员之一,也是平塘民族中学高三“白云天眼班”的班主任。她将广州的“一生一策”“面批”和平塘民中的“6步教学法”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推动平塘民族中学学生心理教育方式和理念的转变。“我们在广州来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学科研究、思政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平塘民族中学老师宰长秀说。
无独有偶,在罗甸县也有着多个我区与当地学校共建的特色班级。例如罗甸县第一中学“培英班”、边阳中学“广州白云班”、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行知班”,这些班级由我区选派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发挥我区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教学,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涂仙桥来自广州市培英中学,任罗甸县第一中学“培英班”物理老师。“在哪里都要教好学生,我们将广州的一些好的教育方式带到罗甸来,也是十分受用的。”涂仙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思维方式也不再保守,学生也变得活泼、积极和开朗,“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学生的模样。”
在荔波县,白云区学校则与荔波县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我区各学校根据本学校情况特点实际,主动结对子、认亲戚,对接荔波县相关学校,如我区城区中心师生人数较多学校主动寻找荔波县县城学校、城乡接合部且规模较小学校主动与荔波县乡镇学校对接。截至目前,荔波县高级中学、荔波县第二中学、各初中及集镇中心以上小学和部分幼儿园,均分别已与我区的一所学校形成结对帮扶关系,有21所学校落实了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对荔波县中小学结对帮扶有效覆盖,提升了荔波县中小学教育水平。两地学校结对后,根据荔波县学校存在短板及需求,我区精心选派优秀教师到荔波县支教帮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对荔波县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把脉会诊,精准发力,为荔波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医疗帮扶实现多个零突破
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区卫生健康局就选派医疗专业精兵强将,对黔南地区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着力加强人才支持,突出帮扶队伍建设促进整体素质提升,打造带不走的团队。
“以前看病要往外跑,如今广州的大专家就在家门口。”谈起近年来罗甸县妇幼保健院的变化,当地老百姓赞不绝口。据悉,罗甸县妇幼保健院的前身为罗甸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2016年才正式转型为妇幼保健院。转型后,该院面临着临床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施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难题,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
2021年,白云区卫生健康局选派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梁英到罗甸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东西部协作医疗对口帮扶工作。为解决当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梁英倡导建立了“粤黔院际”远程会诊,多次组织远程会诊,解决妇产科遇到的疑难病例。她带领罗甸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团队,不仅成功开展了该院第一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而且经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多次瘢痕子宫妊娠无痛人流、经宫腔镜环嵌顿取出术等多项手术均实现了零的突破。
驻点帮扶以来,梁英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教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该院一名妇产科医生告诉笔者:“梁医生是一名热心帮助同事的好医生。她手把手带教,我们学到了无痛分娩等多项技能,把妇产科医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赢得了罗甸群众的信任和好口碑。”
平塘县的医疗技术也在白云区的有力帮扶下,创造了多个“首次”。南方医院太和分院麻醉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易建红帮助平塘县人民医院引进“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技术,开创了“B超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阻滞”+“低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超高龄多合并症大腿骨折手术患者不插管麻醉的先河。石井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谢金兰在平塘县中医院挂职期间,成功开展巨大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并保留一侧卵巢手术,实现平塘县中医院妇科手术水平的突破,期间还开展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弥补了平塘县中医院妇科微创手术的空白。
三年来,我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强弱,优化完善协作机制措施,助推协作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区帮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聚焦“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协议的目标任务,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与黔南三县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努力提升协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云时事讯(文/李汶禧 李柯 图/李汶禧 刘喜冰)
我区帮助完善朝阳镇枇杷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让该镇的枇杷更好地走出去。